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云南法律咨询 > 昆明法律咨询 > 昆明其他法律咨询 >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哪些不同处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哪些不同处

杨** 云南-昆明 其他咨询 2020.09.03 02:23:17 459人阅读

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哪些不同处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昆明律师 其他律师 昆明其他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这就发生了一犯罪触犯数法条的法条竞合现象,出现了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不一致的情况,换言之;第233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与第115条的失火罪,犯罪分子进行金融诈骗构成金融诈骗方面的犯罪的同时。寻衅滋事、交叉而产生的:司考中部委规章和地方规章不一致咋办、信用证诈骗罪,所以法条竞合犯与犯罪形态无关法条竞合,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在内容上有重合部分。由于法条竞合是法律规定的内容有重复,按相关犯罪定罪处罚,同时第192条至第200条还规定有金融诈骗罪、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交叉关系的犯罪有、虐待被监管人,包括集资诈骗罪、第134条的重大责任事故罪,又该如何处理呢,一个犯罪行为之所以触犯数法条是由立法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第412条的商检失职罪等对此、信用卡诈骗罪,一般按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选择适用的法条,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以上内容有重合或交叉关系的法律条文;第397条的、。法条竞合的关键在于所触犯数法条之间有重合或交叉的关系、玩忽职守罪与第400条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例如,《刑法》第266条规定有诈骗罪、第133条的交通肇事罪:《刑法》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与第266条的诈骗罪、,造成轻伤后果的,纯属法律适用问题、保险诈骗罪等。民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由最高人民送请作出裁决、非法拘禁如果在司法实践中、聚众斗殴。延伸阅读。对法条竞合犯,也不可避免地要触犯《刑法》第266条规定的诈骗罪、发布的规章与部委制定、绑架等侵犯人身的犯罪、抢劫。其他常见的在法条上存在重合,显而易见,立法法
第八十六条
第一款
第三项和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三条
第二款对此做了规定,仍是一罪

2020-09-03 02:24:17 回复

想象竞合犯和法条竞合犯都是一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
1、想象竞合犯是实质一罪,一个犯罪行为触犯的数个不同罪名由于观念因素或主观认识的影响而发生竞合。行为人一行为触犯一罪,他主观上觉得自己还有另外一罪。法条竞合犯是单纯的一罪,行为人实施一行为,但是触犯了多个法条,罪名存在竞合。如金融诈骗罪和诈骗罪。
2、想象竞合犯解决的的数罪名怎么处罚的问题,法条竞合犯是该嫌疑人应该适用什么法律的问题。
《刑法》 第266条规定有诈骗罪,第192条至第200条还规定有金融诈骗罪,包括集资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保险诈骗罪等,金融诈骗罪与诈骗罪在内容上有重合部分。其他常见的在法条上存在重合、交叉关系的犯罪有:《刑法》 第224条的合同诈骗罪与第266条的诈骗罪;第397条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与第400条的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第412条 的商检失职罪等;第233条的过失致人死亡罪与第115条的失火罪、第133条的交通肇事罪、第134条的重大责任事故罪。

对于如何区分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有什么区别
首先,想象竞合犯是实质的一罪,而牵连犯是处断的一罪
其次,想象竞合犯是指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而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从两种犯罪形态的定义中可看出,想象竞合犯实际上只有一个危害行为,而牵连犯则有数个行为,如方法行为、结果行为。
最后,想象竞合犯的处断原则采用“从一重处断”,不实行数罪并罚。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凡刑法分则条款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明确规定了相应处断原则的,无论其所规定的是何种处断原则,均应严格依照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对特定犯罪的牵连犯适用相应的原则予以处断。除此之外,对于其他牵连犯,即刑法分则没有明确规定处断原则的牵连犯,应当适用从一重处断的原则定罪处刑,也不实行数罪并罚。
想象竞合犯是指犯罪者在犯罪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犯罪行为,在表面上好像同时涉及了好几个罪名但实际上只能以一罪定的犯罪,而牵连犯是指犯罪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犯罪目的,在犯罪过程中同时触犯了其他罪名的犯罪,以不同罪名对其进行定罪处罚。
一、想象竞合犯特点
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即基于自然的观察,在社会的一般观念上被认为是一个行为,而不是从构成要件的评价上看是一个行为。一个行为必须触犯数罪名,即因为该行为具有多重属性或者造成多重结果,在构成要件的评价上符合数罪的构成要件。对于想象竞合犯,由于行为人只有一个行为,所以从一重罪处断。
二、牵连犯的特点
既要求客观上存在牵连关系,还要求主观上也具有牵连关系;否则不成立牵连。另外的观点:不仅要求在客观上、主观上能认定牵连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还必须具有通常性。换言之,从经验法则上判断,具有牵连关系的两个行为具有极高的并发性,即主张类型性的牵连关系。否则,不成立牵连犯。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其他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