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遗产继承 > 继承人法定顺序是什么

继承人法定顺序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29 · 1473人看过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法定继承人顺序。第一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其中子女含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含生父母、养父母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第二顺序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无第一顺序时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丧偶儿媳或女婿尽主要赡养义务也有相关规定。
继承人法定顺序是什么

一、继承人法定顺序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有明确规定,具体内容如下:

一、第一顺序继承人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

配偶: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相互享有继承权,配偶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有权继承另一方的遗产。

子女:涵盖范围较广,包括婚生子女,即通过合法婚姻关系生育的子女;非婚生子女,其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继承权;养子女,通过合法收养程序建立收养关系的子女;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实际的抚养教育关系。

父母:包含生父母、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二、第二顺序继承人

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祖父母、外祖父母:即父亲或母亲的父母。

继承开始后,一般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此时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继承。

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另外,若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二、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能分得遗产吗

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有可能分得遗产。

在某些情况下,根据《民法典》规定,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比如,长期照料被继承人生活、给予经济支持等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非法定继承人,在遗产分配时可适当分得。

若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那么该人可依遗嘱继承遗产。此外,在继承纠纷中,如果存在继承人以外的人对遗产形成了事实上的占有、使用关系等,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获得一定遗产份额。总之,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获得遗产需符合相应法律规定及条件。

三、非法定继承人怎样才能分得遗产

非法定继承人可通过遗赠或酌情分得遗产权分得遗产。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个人。遗嘱需符合法定形式要件,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酌情分得遗产权,是指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这里要求对被继承人在其生前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在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

实践中,非法定继承人主张分得遗产,要注意收集和保留相关证据,证明自身符合上述条件,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法定继承人顺序的规定后,可能会衍生出一些相关问题。比如在实际继承过程中,如果第一顺序继承人中的子女存在特殊情况,如丧失继承权等,那么遗产分配会如何进行呢?或者当被继承人的遗产涉及多种复杂财产形式,法定继承人顺序又将怎样影响具体的分割操作呢?这些都是在法定继承人顺序框架下可能面临的现实问题。若您对这些相关问题还有疑惑,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遗产继承最新文章

遇到遗产继承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