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释期间什么情况会被收监
假释期间,以下情况可能会被收监:
1.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无论所犯新罪的性质和形式,都应当撤销假释,对新罪作出判决,将新罪所判处的刑罚与前罪没有执行完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2.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其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即发现漏罪,应当撤销假释,对漏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
3.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二、假释期间违反哪些规定会被收监
假释期间违反下列规定,可能会被收监:一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比如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等。二是违反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例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情节严重的;或者在公安机关传讯时,不到案,情节严重的等。三是违反人民法院判决中的禁止令,情节严重的。一旦出现上述违反规定的情形,执行机关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经审理核实后,裁定撤销假释,将犯罪分子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三、假释期间违反规定多久会被收监
假释期间违反规定,具体多久会被收监并无固定时长标准。
一旦违反假释规定,如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再犯新罪等,司法机关有权决定是否收监执行剩余刑期。若违规情节较轻,可能会给予警告、训诫等处理,暂不立即收监;但若是严重违反规定,比如多次违规、故意犯罪等,会迅速作出收监决定,将其送回监狱继续执行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总之,关键看违规的严重程度及司法机关的综合判断,目的是确保假释执行的严肃性与刑罚执行的有效性,维护法律秩序和社会安全。
在假释期间,这些情况的确有可能导致被收监。但很多人可能还想知道,一旦被收监,后续程序具体如何进行?比如收监后的生活安排、是否有机会再次申请假释等问题。又或者,如果在假释考验期内只是偶尔违反了一些轻微规定,是否一定会被收监呢?这些都是与假释期间被收监紧密相关的拓展问题。如果您对假释期间的种种法律规定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还有疑问,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