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醉驾 > 醉驾不起诉和免于起诉的区别

醉驾不起诉和免于起诉的区别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07 · 1200人看过
导读:醉驾案件中不起诉与免于起诉的辨析:性质、判定主体、时间、流程与法律依据均不同。不起诉适用于证据不足或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刑罚,而免于起诉针对已构成犯罪但情节轻微无需判刑的情况。判定主体分别为检察院和法庭,判定时间则在审查起诉阶段和审理环节。法律依据和处理流程也各有差异。
醉驾不起诉和免于起诉的区别

一、醉驾不起诉和免于起诉的区别

关于醉驾不起诉与免于起诉之间的差别,关键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性质不同:

所谓醉驾免予刑事处罚,其针对的往往是已经构成犯罪的个人,只不过因犯罪情节轻微无需予以判刑。

而不起诉的范围则相对广泛,包括那些尚未构成犯罪,或是指控犯罪证据不足或者存在疑虑,抑或是犯罪情节轻微到依照刑法规定可不再处以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员。

2.判定主体不同:

醉驾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定权通常属于法庭,而不起诉决定则是由检察院负责做出。

3.判定时间不同:

聚焦于免予刑事处罚,它是在案件审理环节中被采用的;而不起诉这一裁决,更多的是在审查起诉阶段被考虑采纳。

4.处理流程不同:

醉驾免予刑事处罚是因为涉案者的行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免于起诉的相关条款相吻合,由此导致检察院不得不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此外,不起诉意味着检察机关在对刑事案件进行全面审查之后,发现此案并不满足提起公诉的条件或者不适合向法院提交案件进行审判,故协议结束诉讼程序。

5.法律依据不同:

不起诉这一做法主要在不涉及刑事责任的案例中适用,即无须含义负刑事责任;而免于起诉则是在需要负责刑事责任的情况下采用。

综合来看,醉驾不起诉与免于起诉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于犯罪情节轻微或者证据不足的情况,而后者更多则适用于已构成犯罪但是情节轻微无需被判刑的事件。

此外,无论是不起诉还是免于起诉,它们的决策机构、作出时机以及法律依据等要素也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二、醉驾不起诉标准是什么

醉驾不起诉标准包括醉驾情节显著轻微、没有发生严重后果、当事人认罪认罚等,另外,如果检察院认为醉驾证据不足,事实不清的,也不予起诉。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醉驾不起诉和免于起诉的区别”,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醉驾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醉驾最新文章

遇到醉驾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