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婚姻家庭 > 婚前调查 > 入职已婚写未婚违法吗

入职已婚写未婚违法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2727人看过
导读:如果员工在入职时故意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例如填写“未婚”而非实际的“已婚”,这本身可能不构成违法行为,但如果该行为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如欺诈性地获取更多的福利或补贴,那么这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可能会采取纪律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解雇甚至追究法律责任。若是对入职已婚写未婚违法吗有疑问的,参考下文。

一、入职已婚写未婚违法吗

如果员工在入职时故意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例如填写“未婚”而非实际的“已婚”,这本身可能不构成违法行为,但如果该行为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如欺诈性地获取更多的福利或补贴,那么这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可能会采取纪律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解雇甚至追究法律责任。员工的婚姻状况通常属于个人隐私范畴,但在某些情况下,雇主可能会要求了解员工的婚姻状况,尤其是为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实施特定的公司政策。例如,一些公司可能有关于员工福利和补贴的规定,这些规定可能会根据员工的婚姻状况有所不同。

此外,如果员工因欺诈行为导致公司遭受经济损失,公司可能有权向员工索赔。在中国,欺诈行为可能会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因此,虽然婚姻状况通常属于个人隐私,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果员工的行为涉及欺诈或违反了公司的规定,那么可能会有法律后果。建议员工在入职时如实填写个人信息,如果有疑问或担忧,可以咨询法律专业人士或与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沟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二、国企员工未婚生娃违法吗

违法。国企员工未婚先孕却是明令禁止的,一旦违反会受到相关的行政处罚或者纪律处分。按照《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法律依据:

《计划生育法》第42条

按照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的人员,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三、未婚先孕违法吗

不违法,但需要受到罚款等法律处罚的。根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41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18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8条的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缴纳社会抚养费。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地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计征的参考基本标准,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

法律依据: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

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本文所提供的法律知识内容仅供参考,如果对入职已婚写未婚违法吗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按钮”咨询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婚前调查相关

  • 479次阅读
  • 入职已婚写未婚不违法。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并未将这种情形规定为违法。在审判实践中,只有在员工提供的虚假个人信息严重影响到公司对其能力的判断,并且在规章制度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公司才可以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例如学历造假、隐瞒曾受过刑事处罚、隐瞒曾与原单位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等情形。而未如实告知婚姻情况,不足以作为公司开除员工的理由,也无法得到劳仲委或法院的支持。
    2024-02-22 1178次阅读
  • 2023.03.01 9031次阅读
  • 303次阅读
  • 如果员工在入职时故意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例如填写“未婚”而非实际的“已婚”,这本身可能不构成违法行为,但如果该行为是为了获取不当利益,如欺诈性地获取更多的福利或补贴,那么这可能构成欺诈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雇主可能会采取纪律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解雇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2024-02-22 1133次阅读
  • 2023.03.06 3556次阅读
  • 429次阅读
  • 行为并不犯法,只不过存在陈述虚假,可能存在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虽然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了劳动者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存在欺诈情形,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无效。但是适用这条的前提是用人单位的岗位职责或招聘需求中有明确的需求,否则以此为由解除劳动合同存在被认定为违法解除的可能。用人单位违反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024-02-22 1259次阅读
  • 2023.04.15 1820次阅读
  • 333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婚前调查最新文章

遇到婚前调查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