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败诉是否执行

行政诉讼败诉是否执行

时间:2024.05.18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332人
律师解析:
行政诉讼败诉要执行。
败诉后如果不执行法院判决结果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很有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六条
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当给付的款额,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内划拨;
(二)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四)向监察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五)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社会影响恶劣的,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十八条
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者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
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1、讲求效率原则。讲求效率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应当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讲求效率,主动有效地行使其权能。2、合理原则。执法的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主体在执法活动中,特别是在行使自由......

行政诉讼当事人的特征主要是:(1)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如果某人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而是以他人名义参加行政诉讼活动,就不属于行政诉讼当事人,如诉讼代理人等;(2)与行政案件有......

行政诉讼应在什么期限内提起要分情况:1、对于复议决定不服的,需要在15日之内提起;2、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3、......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上诉期限是多少天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公民、企业等对行政复议决定有异议,收到决定书15日内可起诉,复议机关未按时决定,期满15日内可起诉。直接起诉应自知道行政行为6个月内提出。但法律有特别规定除外。

    浏览量:1257 2024-09-19
  • 打人者不愿意赔偿和解怎么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施暴方拒不赔偿,可向公安报案。若致轻微伤以上,施暴者将受行政或刑事处罚。还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等。法院会依证据和法规公正裁决。

    浏览量:1140 2024-09-19
  • 控诉派出所民警行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当然可以。如果对派出所民警的行为有异议或认为其违法违纪,可通过书信、电子邮件、微信投诉或亲自前往当地公安局纪检部门反映。若认为处罚不当,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有确凿证据时,可向上级纪委投诉。

    浏览量:1482 2024-09-19
李军民律师

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

李军民律师(联系电话18814818882),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人、行政法业务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拥有23年律师执业经验。综合性律师团队。 从2009年开始专门从事行政和政府法律服务的业务研究,后专业从事行政法律事务,尤其擅长代理拆迁类案件。在房屋、土地征收及行政诉讼法领域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成功代理了多起具有社会影响力的行政诉讼案件。

立即咨询
  • 行政诉讼超过时效法院怎么处理

    1394人阅读

    过了行政诉讼时效,法院一般会拒绝受理案件。法律规定时效,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合理地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是超过时间都没去起诉,那原告就会失去胜诉权。要是原告超期起诉,又没有合理的理由,那法院就不会受理,或者已经受理的,也会驳回。

  • 工伤行政诉讼多长时间

    1320人阅读

    工伤行政诉讼期限是六个月,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受害人死亡后如何进行行政诉讼

    1588人阅读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有诉讼权,个人去世后,近亲属可继承诉讼;法人或组织如被解散、撤销,其权利义务的承继者有权以新主体身份提起诉讼。这保障了权益延续及法律程序的连续性。

  • 行政案件嫌疑人在异地如何处罚

    1572人阅读

    在行政情形中,涉及违法行为的管辖,通常首先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负责调查处理。然而,若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便利性,违法行为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也有权管辖。这意味着,在某些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跨地域行使职权,确保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处理。这样的规定确保了执法的灵活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