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证据调查精选解答 > 审查起诉法定期限是多久

审查起诉法定期限是多久

时间:2024.02.28 标签: 诉讼仲裁 证据调查 阅读:1145人
律师解析:
审查起诉法定期限是一个月,比较复杂或重大的案件可延长至一个办月。
办案的期限一般是根据司法机关的办案水平和一些案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考虑的,在这期间要多证人、被害人等的各个证据进行审查和鉴定,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检察院也可以自行进行侦查,这样可以减少在判决后出现错误;
但是为了防止案件的裁决时间不会过分的延长,所以在办案过程中还是希望公安机关能够自行提交有力的有效的并且充分的证据,这样检察院才能及时的对案件本身做出裁决。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对于监察机关、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十五日;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符合速裁程序适用条件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对可能判处的有期徒刑超过一年的,可以延长至十五日。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离婚诉讼书可以这样写:离婚诉讼书:原告:__;女;__年__月__日生;身份证:__;住址:__;被告:__;男;__年__月__日生;身份证:__;住址:__;诉讼请求......

黄嘉律师
黄嘉律师
17679171285
咨询我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以感情破裂分居为由离婚的,那么需要准备以下证据: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的书面分居文书;3、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证人证言......

以下事项可以作为证据:1、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2、双方签订的的书面分居文书;3、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在律师会见能做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律师会见中,可深入了解案情、证据及背景,提供法律咨询,剖析具体情况,给出法律意见。同时,共同探讨诉讼或辩护策略,包括证据收集、证人调查等。明确告知客户诉讼中的权益和义务,并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其压力。

    浏览量:1378 2024-06-05
  • 律师会见能当证据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律师会见获取的信息虽不能直接作为证据,但对制定辩护策略、发现证据线索及核实事实真相至关重要。会见笔录若揭露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法庭对证据的采纳。但律师会见需遵守保密原则,未经授权或特殊情形,禁止披露会见内容。

    浏览量:1053 2024-06-05
  • 盗窃罪如何告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倘若阁下察觉到或者是发现有任何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侵犯您个人的财产权益,请务必及时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并向其报告有关案件的详情及相关证据材料(例如:监控录影带、物品凭证等等)以及具体的损失程度。公安机关将会对此类案件展开深入调查,如若获得充分的证据支持,将依据法律规定正式备案,同时追究涉案人员相应的刑事责任。

    浏览量:1026 2024-06-03
黄嘉律师

浙江融哲律师事务所

浙江融哲律师事务所公司法律事业部主任,浙江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文化馆法律顾问,曾就职于两家世界500强总部法务部。 从事律师行业多年,带领团队办理了大量案件,在合同纠纷、刑事辩护、企业法律顾问、房产纠纷、债权债务纠纷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了解各类企业法律需求,担任数家企业法律顾问,且针对法律顾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浙江省律协及浙江省法学会颁发的荣誉证书。 可调动百名律师团队的律所资源(杭州下城区最大律所),团队律师多次在最高人民法院开庭。

咨询该律师
  • 被起诉了证据什么时候提供

    1818人阅读

    提起诉讼时,原告应在法院规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所有证据。若遇举证困难,有权向法院申请延期。法院会根据案情决定是否同意延期,并相应调整举证期限。原告应尽早准备,确保在期限内提交完整证据,避免影响案件进展。

  • 举证期限是什么时候开始

    1310人阅读

    举证期限从当事人接到法院传票时开始,这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确定的。在案件审理的预备阶段,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为各方当事人确定举证期限。当事人可协商确定具体时限,并请求法院批准。

  • 证人是否需要对受害人进行辨认

    1087人阅读

    在中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在需要确认受害人身份或提供关键证据时,需对受害人进行辨认。辨认过程中,参与人数不固定,但不一定要求证人现场监督。仅在必要时,涉嫌违法者才需提供证言或出庭作证,以保护其权益。

  • 民事诉讼做伪证要承担什么后果

    1385人阅读

    在民事诉讼中实施伪证行为,将承担严重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伪造证据者可能面临罚金、拘留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甚至可能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请遵守法律,诚实参与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