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合同纠纷精选解答 > 签定转租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签定转租合同有哪些注意事项

时间:2024.02.28 标签: 合同事务 合同纠纷 阅读:839人
律师解析:
在签定租赁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查看二房东的有效身份证明及和大房东签定的租赁合同;
2、签订租房合同时,应问清房租包含的内容,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物业管理费由谁承担;
3、要求出租人在房屋出租前结清水、电、暖、煤气(天然气)和其它费用;
4、明确租赁期限、房租支付时间和付款方式,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租金收据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七百一十六条
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一、土地的面积、位置;二、承包期限;三、承包金及交付方式;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所谓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为了确保合同的履行,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双方的约定,由当事人一方在合同订立时或者订立后履行前,按照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不超过20%),预先给付......

郭倩律师
郭倩律师
18602290138
咨询我

被合同诈骗了,应当及时报警,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当事人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这样有利于尽早审判,挽回损失。不够刑事立案的,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确......

郭倩律师
郭倩律师
18602290138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有哪些

    徐昌兴律师

    不安抗辩权的行使方法主要有三种方式: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2、后履行抗辩权。3、不安抗辩权。

    播放量:949 2022-06-08
  • 购房合同可以办理租赁证吗

    徐昌兴律师

    购房合同不能办理租赁证,办理租赁证需要房产证。一、《房屋租赁证》需要到市房产局办理。二、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流程是:(一)租赁双方当事人填写租赁合同;(二)租赁双方当事人必交要件有。

    播放量:868 2022-06-08
  • 可变更与可撤销合同有什么不同吗

    屈泉芳律师

    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可变更合同和可撤销合同的区别主要体现:1、条件不同。2、引起的原因不同。3、有权主张的人不同。4、确认或管辖机关不同。

    播放量:593 2022-06-07
郭倩律师

天津益清律师事务所

郭倩律师,天津南开大学法学学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天津电视台第一观察、新说法节目特邀嘉宾,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法律实务经验,常年精于经济纠纷、房产纠纷、债权债务、合同纠纷、建筑工程合同、婚姻与继承、刑事辩护、公司法律顾问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在多年的执业过程中,专注诉讼案件的研究,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践经验,严格遵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秉承诚信、谨慎、勤勉、高效的执业理念。在处理案件过程中,能够与承办法官有效沟通,维护当事人的最大利益,严格遵守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尊重。同时,其对法律公平、正义地执着追求,也深深打动了办案人员和各方当事人,捍卫了法律的尊严,切实有效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因为专注所以专业”为办案理念,深受当事人好评。如果您遇到了上述法律问题,请立即致电郭倩律师进行专业法律咨询和案件策略规划,以免错失您的维权时机。法律咨询热线18602290138,相信我们会成为您身边专业、贴心的法律顾问。

立即咨询
  • 签了合同交了定金不想买了如何要回定金

    1363人阅读

    签署合同并支付定金后,如决定不再购买,应首先查阅合同条款,了解定金退还的相关规定。通常,若因个人原因违约,定金可能不予退还。但在合同无效、对方违约或双方协商一致等特定情况下,可要求退还定金。建议与对方协商,并遵循合同和法律程序妥善处理。

  • 签了赠与合同不记得在那公证如何撤销赠与

    1996人阅读

    对于已公证的赠与合同,若不确定公证地点,应先查找公证记录或咨询公证机构。撤销赠与通常需通知受赠人或通过诉讼。赠与人可在财产转移前通知受赠人撤销,如有纠纷或法定撤销情形,可向法院起诉撤销赠与。

  • 签字后对方不给合同还让我付款怎么处理

    1383人阅读

    签订合同后,如对方未交付合同并要求付款,应先尝试协商并要求对方提供合同文本。若对方未能及时提供导致合同履行受阻,视为违约,您有权追究其违约责任。对于劳动合同,如用人单位不提供合同文本,可直接索要;若遭拒,可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 买卖合同纠纷没有合同一般怎么处理

    1622人阅读

    在没有合同的买卖合同纠纷中,双方可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寻求基层组织调解。调解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有仲裁协议,也可申请仲裁裁决。当事人有权选择调解或直接诉讼或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