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刑事处罚辩护精选解答 > 袭警罪获民警谅解会判刑吗

袭警罪获民警谅解会判刑吗

时间:2024.05.17 标签: 刑事辩护 刑事处罚辩护 阅读:1059人
律师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袭警行为无法得到宽恕和释放。此类违法行为通常涉嫌构成妨害公务罪,可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款等严厉惩罚,而如若寻求受害人的原谅并取得其提供的谅解书,有望获得少许量刑上的减轻。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法制体系中,对以暴力手段阻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特别是针对警察这类肩负重要职责的公务人员进行攻击的行为,必须给予相应的刑罚追究。尽管境遇控制得当的情况下,攻破困境,得到受害方的理解及同意后,犯罪者可以承受较轻的刑事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完全逃避法律制裁,更不应试图利用此来减轻自己应有的罪责。对于直接采取暴力行为对抗正在依法履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罪犯,更应该予以严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可以。假释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适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如果认......

具体的刑罚取决于犯罪的严重程度和造成的后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法律后果:妨害公务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的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

目前,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可以通过某种程序来消除缓刑的案底。如果个人希望减少缓刑记录对生活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遵守法律规定:在缓刑考验期内严格遵守法律规定,不违反缓刑的......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盗窃罪会只罚款不判刑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犯罪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除特殊规定外,一般应同时接受刑事制裁和罚金。仅罚金不监禁不符规定。特殊情况下可缓刑或免刑,但需根据案情和法律规定综合判断。

    浏览量:1370 2024-06-01
  • 盗窃罪17万6判多少年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公私财物属违法行为,涉及金额将受法律严惩。金额较大者,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若涉及金额巨大或情节严重,刑罚可达十年以上,甚至终身监禁,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此次盗窃案金额达176,000元,符合数额较大标准,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具体判决由法院根据案情裁量。

    浏览量:840 2024-06-01
  • 开设赌场罪交不起罚金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开设赌场者将受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罚,并处以罚金。无法支付罚金者,司法机关可查封、扣押财产等确保罚金履行。确有困难可酌情减免,但故意拒不支付将受更严厉法律制裁。

    浏览量:1291 2024-06-01
  • 2024年减刑新规定

    康欣律师

    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一)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的;(二)检举监狱内外重大犯罪活动,经查证属实的;(三)有发明创造或者重大技术革新的;(四)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的等。

    播放量:893 2023-01-29
  • 非法聚众罪是什么怎么处罚

    姜远波律师

    多次组织、资助他人非法聚集,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的,就是非法聚众罪。对集会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或造成严重损失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播放量:1139 2022-06-15
  • 非法聚众罪怎么定义怎么处罚

    姜远波律师

    对集会的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或造成严重损失的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播放量:1262 2022-06-15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不予处罚有决定书吗

    1773人阅读

    不予行政处罚时,工商部门应开具决定书并通知当事人。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了三类可免于行政处罚的情形:未满十四岁未成年人违法、患有精神疾病期间违法、违法情节轻微且及时更正。虽然可豁免行政处罚,但行为仍被定性为违法,当事人可质疑并提起复议或诉讼。因此,不予行政处罚也需制作法律文书告知当事人。

  • 刑事责任年龄是多少岁

    1585人阅读

    未成年犯罪者,若未满十四岁,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政府会要求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必要时采取矫治教育措施。对于十二岁及以上、实施严重罪行如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严重残疾的,需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才可追究刑责。十四至十六岁犯罪者,若犯严重罪行如故意杀人、抢劫等,需承担刑事责任。十六岁及以上犯罪者,无论罪行如何,均须承担刑事责任并接受刑罚。

  • 免于刑事处罚和不追究刑事责任有哪些

    1920人阅读

    免于刑事处罚和不追究刑事责任在法律上存在明显区别。不追究刑事责任针对特定情况,如年龄、案件性质等,不涉及实际处罚。而免于刑事处罚则是法院认定有罪但免予刑罚,意味着构成犯罪但因某些原因不受罚。法官应根据具体案情和法律法规来判断。

  • 刑事案件最轻判多久

    1551人阅读

    在中国,“管制”是最轻微的刑事惩罚之一,执行期从三个月到两年不等。法院可根据犯罪性质和情节,限制或禁止罪犯在管制期间进行某些活动、进入特定区域或接触特定人员。对于违规者,当地公安局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