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商标精选解答 >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期限是几年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期限是几年

时间:2024.02.24 标签: 知识产权 商标 阅读:1107人
律师解析: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期限是几年一般商标的保护期限为10年,但是法律允许商标所有人进行续展,而对续展的次数不做限制,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商标的保护期限是永久的。
注意:
当商标有效期届满,如果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12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四十条注册商标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商标注册人应当在期满前十二个月内按照规定办理续展手续;
在此期间未能办理的,可以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
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为十年,自该商标上一届有效期满次日起计算。
期满未办理续展手续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商标局应当对续展注册的商标予以公告。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根据《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统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峻的,处......

成华律师
成华律师
15527314019
咨询我

服务商标又称服务标记或劳务标志,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为将自己提供的服务与他人提供的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标志。与商品商标一样,服务商标可以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

成华律师
成华律师
15527314019
咨询我

1、准备资料准备商标图样10张。2、开始申请。3、按商品与服务分类提出申请。4、申请日的确定确立申请日十分重要,申请日以商标局收到申请书的日期为准。5、领取商标注册证商标......

成华律师
成华律师
15527314019
咨询我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商标使用行为如何判定

    罗红律师

    将商标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将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用于识别商品来源的行为。如在报纸、杂志、电视、广告等各种广告媒体上等进行商业宣传。

    播放量:664 2022-06-07
  • 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罗红律师

    第一种是未经注册商标权利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即构成侵权,第二种就是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

    播放量:1017 2022-06-07
  • 商标侵权诉讼流程怎么走

    罗红律师

    1、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2、立案: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3、进行答辩。4、证据交换。5、开庭审理。6、合议庭合议作出裁决,不服裁定的,提出上诉。

    播放量:671 2022-06-07
成华律师

湖北高妍律师事务所

成华,男,湖北高妍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执业专利代理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武汉市司法局律师调解员,武汉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顾问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法律工作近10年来,办理了各类民商事案件几百起,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工作和诉讼经验。擅长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以及商业秘密等)、建设工程纠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分包合同、工程款、工程鉴定等)、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合同纠纷、经济犯罪等。有专门的处理各类法律事务的律师团队,以办案认真谨慎、尽职负责而获当事人普遍肯定。有任何法律问题欢迎直接电话或者加微信联系,联系方式为主页展示电话。

咨询该律师
  • 企业字号侵犯商标权的认定是怎样的

    1210人阅读

    企业字号若与已注册商标高度相似并在同类商品上过度使用,导致市场混淆,即构成商标权侵犯。需考虑:被告是否有侵权故意,字号与商标是否相似,是否在同类商品上使用,是否导致市场混乱。同时,违反诚信原则、攀附他人商誉也构成不正当竞争。

  • 冒用他人商标如何处罚

    1629人阅读

    冒用他人商标构成商标权侵权,一般需承担罚款责任。如非法经营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罚款额为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若未达此数额或经营总额不足五万元,仍需支付最高二十五万元罚款。

  • 政府可以注册商标吗

    1125人阅读

    驾照逾期半年,若未超一年,仍可正常办理换证手续。若超期一至三年,驾照虽注销但可恢复,需通过科目一考试恢复。若超期三年以上,驾照将被注销,需重考所有科目才能重新获取。请尽快处理,避免法律风险。

  • 商标无效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914人阅读

    遭受网络诽谤时,应迅速保存和固定相关证据,拨打110报警,向公安机关如实反映情况。根据我国刑法,恶意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情节严重者可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要积极维权,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