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经营管理 >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情形都包括哪些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情形都包括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12964人看过
导读:公司资本显著不足,这里所说的资本显著不足,是指公司成立时股东实际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与公司经营所隐含的风险相比明显不足,其判断的依据是经营的需求而非法律的具体规定。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情形都包括哪些

在列举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情形之前,首先要了对这一名词进行解释,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否认所在公司的股东的有限责任,让在法人保护之下的公司股东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公司造成的损害是具有主观故意的。

那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情形都包括哪些呢?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情形都以有以下这些。

一、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这里所说的资本显著不足,是指公司成立时股东实际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与公司经营所隐含的风险相比明显不足,其判断的依据是经营的需求而非法律的具体规定。

二、利用公司回避合同义务

公司被用来回避合同义务的情形主要包括:

1、为逃避契约上的特定不作为义务而设立新公司从事相关活动;

2、通过成立新的公司逃避债务,主要是将公司资产转移到新公司而逃避原公司的债务;

3、利用公司对债权人进行欺诈以逃避合同义务。

三、利用公司规避法律义务

利用公司规避法律所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缺乏存在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而也成为适用法人人格否认的情形之一。

四、公司法人人格的形骸化

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实质是公司与股东完全混同,公司仅仅是股东的另一形象,是股东行为的工具,因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具体表现在:

1、股东对公司的不正当控制。股东对公司的不正当控制是指股东通过对公司的控制而实施不正当影响,使公司丧失了独立的意志和利益,成为为股东谋取利益的工具。

2、财产混同。财产混同是指公司的财产不能与该公司的股东或其他公司的财产作清晰的区分。此时公司缺乏独立的财产,也就缺乏了作为独立人格存在的基础。

3、业务混同。业务混同主要表现在公司与股东从事同一业务,且业务的进行不加区分,大量交易活动形式上的交易主体与实际主体不符或无法辨认。

4、组织机构混同。组织机构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在组织机构上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如“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情况等。

公司的资本显著不足,是指公司成立时股东实际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与公司经营所隐含的风险相比明显不足,其判断的依据是经营的需求而非法律的具体规定。

如果不想出现公司法人人否认的情形出现,所处同一个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法人、股东、监事等人要谨记自己的工作内容,不对他人的工作内容作乱,财务公开透明,组织机构不要混同,这样才能预防公司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情形。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经营管理相关

  • (一)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二)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尽到提醒说明义务的,则该条款不能发生效力。(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中的强制性规定的。(四)造成人身损害可以免责的条款无效。(五)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免责条款无效。
    2024-02-27 1430次阅读
  • 2023.04.15 1162次阅读
  • 一般人格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概括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全部内容的一般人格利益,并由此产生和规定具体人格权的基本权利。人格权包括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包括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权利。
    2024-03-03 1277次阅读
  • 2023.03.12 19080次阅读
  • 1、人格权的内容包括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信用、隐私等权利。法人的人格权包括名称、名誉、荣誉、信用等权利。2、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2024-03-03 1027次阅读
  • 2023.04.25 1302次阅读
  • 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有:(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关于人身伤害的不能免责,应是绝对的,并无轻重之分。实践中此类免责条款常以以下四种形式出现:(一)全部免责。即当事人事先约定未来的受害人放弃将来对应承担责任方提出任何赔偿的请求。
    2024-03-15 1408次阅读
  • 2023.03.06 1511次阅读
  • 担保人可以免责的情形有以下几点:1、担保合同无效;2、保证人在被诱骗或胁迫下提供保证;3、主合同内容变更;4、保证合同未成立;5、主合同当事人双方或与第三方共同所实施的行为不适;6、超过保证期限;7、债务或担保超过诉讼时效。
    2024-04-12 1099次阅读
  • 2023.03.08 174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经营管理最新文章

遇到经营管理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