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是什么?

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17773人看过
导读:某一特定证据已具证据能力是补强证据规则适用的前提条件;某一特定证据的证明力比较弱是补强证据规则适用的基本条件;某一特定证据的证明力弱影响到该证据独立发挥证明作用是补强证据规则适用的关键条件;某一特定证据的证明力弱需要被补强是结果。
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是什么?

我国法律上有一种关于证据的概念叫做补强证据规则,它出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今的社会形式,打击犯罪人的心理。保证提供有效的并且可靠的证据。那么在我国的法律上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适用条件是什么?在此律图的小编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证据的相关知识。

一、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与适用条件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由于其存在证据资格或证据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弱点,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依靠其他证据的佐证,借以证明其真实性或补强其证据价值,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补强证据规则就是一项限定证据证明力的规则,要求对特定证据进行补强,否则不能进行直接定案。

补强证据在英文中的意思是“确证、证实、进一步的证据”,是指某一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但没有完全的证据能力,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依据,必须有其他证据补强其证明力的情况下,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亦称“佐证”, 它不能单独证明案件事实,但可用来证明主要证据的可靠性,增强或保证主要证据的证明力,担保主要证据的真实性。

主要适用于言词证据,具体包括口供的补强和其他证据的补强。

1、口供的补强。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即,口供只在有其他证据予以补强的情况下才能对被告人是否有罪发挥证明作用。

2、其他证据的补强。

(1)对伪证的证明;

(2)对某些性犯罪的证明;

(3)儿童提供的未经宣誓的证言;

(4)共犯的证言。(共同犯罪中,根据某一共犯的证言对另一共犯定罪时,需要其他证据补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是对补强证据的规定,补强证据一般适用于如下范围: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当的证言;

  (二)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

  (三)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

  (五)无正当理由未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二、补强证据规则的证明标准

在补强证据所应达到的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做法:第一,除口供本身之外的补强证据应能够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程度;第二,口供与其他补强证据共同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美国有的州曾经采取第一种态度,但近来普遍倾向于第二种。上述两种做法的关键区别在于应当赋予口供以多大的证明力。前者显然在事实上架空了口供,即使是被告人自愿作出的口供,也完全失去证明力,因此后者无疑是一种恰当的选择。

将口供补强规则作为一项司法中的弹性原则,而非硬性规定,是符合证明力的判断规律的,因为证据证明力是一个事实问题,应由裁判者通过自由衡量形成心证;但是为了确保口供的真实性,并防止裁判者恣意裁断,对口供证明力的衡量施加一定的限制又成为必要。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口供补强证据之证明标准的确立,其实是一个证明力判断的自由性和法定性相互妥协的结果。我们认为,原则上应当要求口供和其他补强证据的证明作用之和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

但是在实务上,应当允许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赋予其口供以不同的证明作用。在较为严重的犯罪中,如故意杀人、抢劫等,应严格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证明作用,要求具有比较完整的补强证据;而对于某些轻微的犯罪,则可以赋予口供以较大的证明力,仅要求一定程度的补强证据即可。至于具体标准,则需要在司法实践中去逐步形成和完善。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补强证据规则的概念和适用条件都非常的符合我国的现状和情况,并且我国法律也规定了相关的证明标准,通过补强证据规则,可以规范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提供的证据。所以建议遇到特殊情况的人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法律知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网站地图

更多#证据调查相关

  • 387次阅读
  • 平等原则,指在一切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表现为: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主体依法平等地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2024-03-03 1496次阅读
  • 2023.03.10 11370次阅读
  • 301次阅读
  • 所谓平等原则,指在一切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表现: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2、民事主体依法平等地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2024-03-02 1471次阅读
  • 2023.03.05 9848次阅读
  • 344次阅读
  • 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缓刑的条件:(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
    2024-03-02 1447次阅读
  • 2023.03.07 10870次阅读
  • 49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证据调查最新文章

遇到证据调查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