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2 · 1600人看过
导读:交通事故逃逸认定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前提是行为人明知发生事故,若不知则不构成。主观要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如逃避责任、怕担赔偿等。客观上实施逃离现场行为,像驾车或弃车逃离。比如未停车处理直接驶离可能被认定。但为抢救伤者暂离且及时返回,或有证据证明非逃避法律追究的离开,一般不认定,要全面判断。
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一、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首先,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这是前提。若其不知事故发生而离开现场,不构成逃逸

其次,主观上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比如为逃避责任、害怕承担赔偿等而逃离。

再者,客观上实施了逃离现场的行为。包括驾车逃离、弃车逃离等。

例如,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未停车处理,直接驾车驶离现场,就可能被认定为逃逸。但如果是为抢救伤者等合理目的暂时离开,且及时返回的,一般不认定为逃逸。此外,有证据证明其虽离开现场,但并非逃避法律追究的,如因特殊情况被迫离开且及时报案等,也不应认定为逃逸。逃逸的认定要全面考量主客观因素,准确判断。

二、交通事故逃逸后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三方面法律责任。

民事上,依据《民法典》,逃逸者承担事故全部赔偿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可减轻责任,但逃逸导致事实无法查清的,仍负全责。要赔偿受害人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损失。

行政上,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逃逸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上,若逃逸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依《刑法》构成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事故逃逸后法律责任如何判定

交通事故逃逸的法律责任判定需区分民事、行政和刑事方面。

民事上,逃逸者承担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可减轻其责任。

行政责任方面,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刑事责任上,若逃逸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当探讨交通事故逃逸如何认定时,除了常见的认定情形,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逃逸后导致受害者的赔偿问题该如何解决,逃逸者可能需承担全部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另外,逃逸后的保险理赔也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商业险可能会拒赔。若因逃逸造成严重后果,逃逸者还会面临刑事处罚。你是否曾遭遇过涉及交通事故逃逸的情况呢?如果对于逃逸认定后的赔偿、保险以及刑事处罚等问题还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交通事故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