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贷款纠纷 > 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申请停息挂账后的注意事项

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申请停息挂账后的注意事项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1 · 1748人看过
导读:注意对征信的影响。由于“无法正常、足额偿还卡债”是停息挂账的基本要素,申请停息挂账就是向银行主动坦白,因此:和其他任何解决负债问题的方法一样,停息挂账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征信造成影响。那么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申请停息挂账后的注意事项下面律图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解答。
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申请停息挂账后的注意事项

一、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申请停息挂账后的注意事项

“停息挂账”的本质,是借款人因为遇到符合标准的突发情况,导致无法正常、足额偿还信用卡欠款时,少数银行在按照流程审核后,允许个别信用卡借款人暂时无需还款、先行挂账,最终偿还剩余金额的特殊协议。

通常来说,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对征信的影响。由于“无法正常、足额偿还卡债”是停息挂账的基本要素,申请停息挂账就是向银行主动坦白,因此:和其他任何解决负债问题的方法一样,停息挂账也不可避免地会对征信造成影响。

2、续贷影响。除了影响其他金融机构的新业务之外,停息挂账这笔债务所在的银行,同样会进一步加强风控。有些大额消费贷是循环额度,而且经常以多笔分期的形式发放,只要其中一笔分期的账单停息挂账,其他所有循环的分期都会被取消、甚至被要求提前结清。

3、贷后影响。除了影响他行的新增贷款(贷前管理)和本行的循环分期贷款(贷中管理)之外,停息挂账还会造成“贷后管理”的加强,即便提前偿还了部分账单欠款,但仍然是无法提高额度的。

二、信用卡还款困难是不是会影响家人

信用卡逾期会对家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信用卡逾期不光会影响到自己个人的信用,也会连及家人,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配偶。虽然是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办理的信用卡,但是只要信用卡的欠款用到了夫妻双方的共同生活中,那么配偶都是有还款义务的。除非配偶能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没有花欠款人信用卡里的钱,那么这样就可以避免法律责任,但是这种几率很小。

2、在以配偶名义去贷款买房,也是会很艰难的,因为买房贷款是要看夫妻双方的征信记录的,任何一方的记录不好,都是会被银行拒贷的。

3、除了对配偶有影响,对子女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然,有一个前提及时信用卡欠款人不是没有钱去处理信用卡欠款,而是故意不去处理,并且被法院宣判了,成为了法院的失信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到子女的上学问题了。

三、办了信用卡逾期很长时间,引起征信被黑如何消除影响

1、主动联系联系银行说明原因

如因自身疏忽未能在还款日之前还款,如发现逾期,请尽快全额还款,然后致电开证行声明并非恶意拖延,看看是不是会造成不良信用记录。如因疾病或其他事故导致无法按时还款,您可以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或在还款期前主动致电发卡行与发卡行沟通,说明您的财务状况和情况,提供相应证明,并申请延期还款。

2、平时要多注意检查自己的征信

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或信用卡之后,可以查看自己的信用报告,以便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建议在一年内至少检查一次信用报告。

以上是关于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申请停息挂账后的注意事项的回复。信用卡、网贷相关问题假如您找不到合适的律师帮您,请戳页面咨询按钮,我们安排专业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贷款纠纷相关

  • 324次阅读
  • 信用卡逾期后,可申请停息挂账,最长可分60期还款。但并非所有申请者都能获得如此长的延期。逾期时,建议尝试申请停息挂账,成功与否以银行回复为准。若不通过,应尽快偿还欠款。与银行协商时,需主动联系,展示诚意并说明财务状况,提出还款意愿。可尝试全额还款或商议分期方案,等待银行审核。若银行拒绝协商,则只能全额还款。
    2024-05-04 1160次阅读
  • 2023.03.01 1784次阅读
  • 17567次阅读
  • 停息挂账的优势:银行暂停按期计息的账务处理,所欠挂账留以后处理。劣势:对于自身的征信因素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法律依据:《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在特殊情况下,确认信用卡欠款金额超出持卡人还款能力、且持卡人仍有还款意愿的,发卡银行可以与持卡人平等协商,达成个性化分期还款协议。
    2024-02-26 852次阅读
  • 2023.03.04 1839次阅读
  • 470次阅读
  • 如何申请停息挂账 1.积极联络银行客户服务部门。 2.预定停息挂账处理事宜。 3.商量制定合理的还款细则方案。 4.签订全面的还款协议。 谈判完毕之后,双方应签订全新的还款协议,以此来作为正式确认停息挂账安排的标志。 5.严格遵照执行已达成的还款协议。 6.诉诸法律救济。 另外,借款申请人应该尽量避免直接与第三方催收公司交涉,因为这些公司并不代表银行官方立场,而且可能暗含不当催收行为。
    2024-03-06 1363次阅读
  • 2023.03.03 1304次阅读
  • 463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