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诉讼时效抗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诉讼时效抗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2 · 4650人看过
导读:诉讼时效抗辩的法律规定是《民法典》有关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了有关民事诉讼的时效为3年,最长为20年,如果未在规定的诉讼时效内提出诉讼请求,那么司法机关是可能不予受理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而定。
诉讼时效抗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诉讼时效抗辩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诉讼时效抗辩的法律规定是《民法典》有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诉讼时效的法律要件

诉讼时效要件是指适用诉讼时效的要件:

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诉讼时效是对请求权的限制,没有请求权,也就无从适用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权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2、须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诉讼时效是对权利人的督促,实际上也是对义务人的保护,如果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经过一定的期间,又没有其他事由致使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则诉讼时效产生法律效果。

3、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存在,致使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届满有时又称为诉讼时效结束、诉讼时效完成。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的胜诉权自动消灭。如果有使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事实,诉讼时效还可以“拉长”,即中断时重新计算,中止时,将中止时间段剔除后继续计算。

对于诉讼时效抗辩的相关情况,一般是属于在诉讼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违法了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来提出的诉讼请求,这种情况下可以以抗辩的方式来对相关诉讼请求进行抗辩处理,具体情况可以根据实际的抗辩事项来进行认定。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诉讼管辖最新文章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