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证据调查精选解答 > 袭警罪判的过程有哪些

袭警罪判的过程有哪些

时间:2024.05.23 标签: 诉讼仲裁 证据调查 阅读:1312人
律师解析:
首先,在庭审准备阶段,法庭将做一些必要的工作安排;
其次,进入法庭调查阶段,公诉人与辩护律师将依法展开对案情情况的深入探讨以及相关证据的出示验证;
再者,举证、质证阶段是关键环节,双方将就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关联性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接下来,法庭辩论阶段将是整个庭审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各方将就案件的争议焦点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论述;
最后,被告人将有机会进行最后陈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这之后,法庭将会宣布暂时休庭,由合议庭进行内部讨论和评议。
根据已经查清的事实和证据,审判长将依法作出最终判决。若案件事实清晰明确,证据确凿且充分,依据法律规定可以判定被告人为有罪之人,则应作出有罪判决;反之,若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人有罪,无法认定其犯罪行为成立,则应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
【妨害公务罪】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袭警罪】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使用枪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驾驶机动车撞击等手段,严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直接证据一般有当事人的陈述;以及还有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书证;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视听证据;在特定的情况之下,是能够直接证明是谁实施了犯罪行......

物证和书证在形式上都是表现为物体,但在本质上确有很大的区别: 1、书证是记载或反映行为和思想上的物体,而对于物证是根据其外部的特证、大小还有规格来确定,物证不具有思想内容......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处理: 1、确认信息泄露的情况; 2、修改密码和账户设置; 3、保留所有关于信息泄露的证据; 4、联系相关机构; 5、立......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提出反诉的法定时间是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法律规定,反诉应在举证期限结束时提交,以保障被告及时提出,利于原告答辩和法院明确纠纷焦点。反诉是本诉被告针对原告在已进行的民事诉讼中,另行提出的与本诉相关联的独立请求,旨在扩大诉讼范围。

    浏览量:984 2024-06-18
  • 拍照留存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合同拍照作为证据需结合其他辅助材料(如履行票据)验证合同有效性。在双方认可且符合法定条件(如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愿、不损害公众利益)时,拍照合同具法律效力。但在举证中,法院可能更倾向于原件,拍照合同的证明力相对较弱。

    浏览量:814 2024-06-18
  • 行政处罚中执法人员回避有何规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执法人员在涉及自身利益或可能影响公正性的案件中须主动回避。当事人有权申请其回避,行政部门依法审核,最终由负责人决定。在等待回避决定期间,调查工作通常不停止,除非获得特别许可。

    浏览量:930 2024-06-18
  • 猥亵妇女怎么取证

    1205人阅读

    在猥亵妇女案件的调查中,相关部门和涉案人员需遵循真实原则,积极提供证供。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管和查案中获取的实物、书面、影像、电子等证据,均可作为刑事诉讼的有效来源。

  • 二审开庭后是否能再交证据

    1753人阅读

    二次审理后,仍可提交新证据。但仅在满足法定条件下,方可提供。新证据包括:首次审判后新发现的证据;一审中未获批的调查取证申请,二审法院审查后认为应批准并调取的证据。

  • 承揽关系需要什么证据

    1104人阅读

    关于承揽关系证明方法,可采用电话录音、财务数据和送货单等作为依据。承包合同的标的物具有特殊性,涉及定作人的特定需求,目标及目标物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承包合同是承包方按定作人要求提供工作服务并提交合格成果,定作人支付报酬的合约。

  • 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范围是什么

    2028人阅读

    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范围包括:对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权益等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能损害国家整体或公众普遍利益的事件或行为;涉及身份关系认定的特定案件;以及诉讼当事人怀疑对方恶意串通时,法庭有权调取审查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