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哪些

行政行为的效力有哪些

时间:2024.05.20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118人
律师解析:
1、公定性,指的是行政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实施的行为,一旦经过形成并确定,在法律原则的框架下应被视为合法,除非得到法定机关通过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予以撤销或者宣布为无效,否则任何人均不得对此提出质疑;
2、确定性,涵义为行政行为一旦做出,其内容便难以再经过法律程序进行随意更改,此效力主要体现在对行政相对人的确定性。行政行为一经做出之后,行政相对人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和尊重行政主体的决定,而行政主体自身亦不能随意撤销或改变已做出的行政行为;
3、拘束力,意指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其内容必须得到严格遵守,不得违背,此效力主要体现在对行政相对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一经做出,行政相对人就负有服从和遵守行为内容的责任以及对行政主体的拘束力。
同时,行政主体自身也必须受到行政行为的约束;
4、执行力,指的是行政行为一经做出,其内容必须得到全面且实际的履行,当事人不得拖延或抵制,此效力主要体现在对行政行为的执行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 
国家在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农业等领域推行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机关行使。
第十九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可以在法定授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在我国,公诉案件是否可以和解取决于案件的性质和具体情况。 1.刑事案件:在某些情况下,刑事案件可以进行和解。这通常涉及到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的民事赔偿问题。 2.民事案件:......

行政判决的种类包括: 1、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2、依法撤销或者部分撤销行政行为,判决被告重新作出相关的行政行为。 3、判决被告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应尽义务。 4、判决行......

律师的收费标准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案件的性质、复杂度、涉及的金额、律师的经验和声誉等。不涉及财产关系的行政诉讼案件通常按件收费,具体金额可以在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后确定......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什么是行政强制措施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强制措施是行政机关为制止违法、保护证据及控制风险而采取的暂时限制人身自由或财产手段,如拘留、查封、扣押等,旨在达成行政管理目标。实施需依法进行,设定有严格的时间和程序限制。常见措施包括限制人身自由、查封场所、扣押财物、冻结金融资产等。

    浏览量:1495 2024-06-12
  • 行政行为违法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实质性违法行为招致行政惩罚,如行政处罚或处分;形式违法行为则侧重补救措施,如撤销违法决定。行政行为通常自告知生效,但特殊情况可按附款规定的时间启动效力。

    浏览量:1055 2024-06-12
  • 行政诉讼原告法定代理人如何认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行政诉讼中,法定代理人的确定依据《行政诉讼法》。当公民因法定原因无法自理诉讼,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权利;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者,其监护人充当法定代理人。若代理人推诿责任,法院会裁决并指定代理人。

    浏览量:1258 2024-06-12
  • 刑事案件转行政案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1500人阅读

    物业交割后,业主需承担费用。自交易完成、所有权转移之日起,买受人负责物业费。空置房产(连续六个月未居住)或长期未使用的房源,业主需提交书面备案,并按约定缴纳70%空置物业费,或按相关部门规定收取。

  • 涉外行政案件分哪三类

    1200人阅读

    涉外治安行政案件指我国公安机关依据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处理的涉及外国元素的违法违规案件,特指由我国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侦办,涉及其外国人或国际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案件。本文仅讨论行政方面的涉外治安案件。

  • 行政执法遇到拒不配合怎么办

    1087人阅读

    若行政处罚当事人不配合程序,行政机构将发通知提醒并督促。催告后仍不提供协助或拒绝履行,行政机构可采取严厉措施,如加重罚款、强制拍卖、提取和分配财产,甚至申请司法强制执行。

  • 行政诉讼收费标准是多少

    1697人阅读

    行政诉讼收费标准根据案件性质而定。涉及商标、专利、海事等专业领域的行政事务,每件案件收费100元;其他行政事项每次立案收费50元。具体依据《行政诉讼法》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