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一群人算诽谤罪么

诽谤一群人算诽谤罪么

时间:2024.05.10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403人
律师解析:
1、若公民遭遇网络不实谣言的恶意攻击,完全可以保留相关的证据文件并向所在区域内的公安局派出所报案。
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将会对该事件进行严格的调查处理,在此过程中,当事人可以随时向受理单位询问案件进展情况。
2、对于新规中所规定的“转发量超过500次或者点击率达到5000次以上”的情况,这是以实际的点击数据为基准的。
关于相关统计结果的详细信息,属于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范畴,报案者无需过多关注。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公安机关会按照法定程序告知报案者相关情况。
3、至于报案者所需要准备的材料,这取决于具体的案情。
不同的案情可能需要提供不同的报案材料。
因此,我们强烈建议公民在报案前首先与受理单位取得联系,明确所需提交的材料清单,然后备齐所有相关资料再前往报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诽谤罪算刑罚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架构内,诽谤罪是被明确规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之中的一种典型刑事犯罪。诽谤罪特指行为人有意捏造虚假事实并予以传播,从而对受害者声誉造成实质性损害的不法行为。若情节严重,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制裁。

    浏览量:1277 2024-06-03
  • 辱骂他人能定为寻衅滋事罪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通常,单纯侮辱谩骂不构成寻衅滋事罪,该罪名针对严重影响公共秩序的行为。简单言语侮辱如未引发公众恐慌或严重破坏秩序,通常不属此范畴。但若侮辱升级为人格攻击、恶意造谣或持续骚扰,则可能触犯侮辱罪或诽谤罪等其他刑法规定。

    浏览量:891 2024-06-03
  • 诽谤罪是自诉案吗判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诽谤罪的处理方式取决于情节严重性。一般情况下,若诽谤未引起重大社会影响,受害人可选择自诉,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但若诽谤扰乱了社会秩序,警方将介入,案件转为公诉,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浏览量:887 2024-06-03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诽谤罪是告诉才处理的吗

    1361人阅读

    诽谤罪通常需要指控方提出诉讼,但如对社会秩序或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则会被公诉。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诽谤罪(仅限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者)及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人死亡)、虐待家庭成员罪(致人重伤、死亡)、侵占罪等,均需指控方提出诉讼。被害人如受强制或威胁无法起诉,检察院或其近亲可代为起诉。

  • 辱骂他人会被拘留吗

    1665人阅读

    根据我国法律,公然侮辱他人或恶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缺乏真实依据,将受到行政处罚。情节较轻者,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将受到五至十日拘留,并需支付五百元以下罚款。请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名誉权,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风尚。

  • 污蔑诽谤怎么定罪能不能要经济补偿

    1920人阅读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虽无专门针对污蔑的罪名,但严重侮辱、诽谤行为若符合刑法中诽谤罪的定义,即故意编造或传播虚假信息损害他人尊严和声誉,且情节恶劣者,可被认定为犯罪。

  • 恶意诽谤商家是否触犯法律

    1807人阅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恶意编造和散布损害商家名誉的谣言者,将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将处五日至十日拘留和五百元以下罚款。若导致严重后果,可能构成诽谤罪,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蓄意诋毁他人商品品牌,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呼吁商业竞争中保持正当合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