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吗

诽谤罪是自诉案件吗

时间:2024.03.10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255人
律师解析:
诽谤罪原属自诉性质之案件,然而,对于严重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及对国家整体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者,不在此列。
首先,需明确何谓自诉案件
此种案件相对应于公诉案件,乃被害方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家属针对被告人为追究其刑事责任,而直接向司法部门提出诉讼请求,同时司法部门对此亦直接予以处置的刑事案件。
其次,关于诽谤罪的构成要素,可归纳如下四点:
1.客体要件,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乃是他人的人格具体而言,犯此罪行者需实施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事实的行为,以达到足以贬抑他人人格、名誉的程度,且情节恶劣。
3.主体要件,作为诽谤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一般的公民个人,也包括法人(即公司等组织)。
只要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任何自然人都有可能成为此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罪犯必须对此事怀有故意心理。
所以,任何试图以过失或轻率态度从事以上行为之人,纵使行为过程中导致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结果,也不视为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侮辱罪通常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刑法》严惩侵犯合法权益行为:无论个人或组织,若非法侵犯他人名誉(如网络诽谤)、滥用他人权利导致物质损害,将依据法律规定,分别追究其刑事或民事责任,保障人身、财产安全及正当权益。

    浏览量:1346 2024-06-08
  • 被侵害名誉,起诉状应包含哪些内容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对严重侮辱、诽谤行为可处三年以下刑罚。受害人需主动指控启动司法,但涉及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时不受此限。名誉受损需关注影响程度,应收集证据,选择报案或诉讼以保护权益。

    浏览量:1146 2024-06-08
  • 重庆市国家赔偿法第四十七条涉及哪些内容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精神损害的严重后果包括:导致受害者死亡、残疾或长期严重病情;超过一年的拘留或实际执行刑罚(缓期执行除外);名誉权侵犯造成生活职业严重影响;以及任何导致严重生理心理痛苦的情况。这些都会被视为精神损害的严重后果。

    浏览量:1261 2024-06-08
  • 诽谤他人治安处罚标准是怎样的

    1600人阅读

    盗窃公共设施违反我国《刑法》规定,视情节轻重,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轻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需缴纳罚金;情节严重者,可能面临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及罚金;若盗窃价值极高,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终身监禁,并需缴纳罚金或没收个人财产。

  • 公职人员骂人怎么处理

    1014人阅读

    您有权向监管机构申诉或投诉。公务员言语不当将受纪律处分,如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等,严重者可解雇。行政处分指对尚未构成犯罪但违反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裁。

  • 群里骂人违法吗

    1140人阅读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明确了企业停工、停产时的工资支付原则。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员工薪酬待遇按劳动合同约定支付标准计算,视为正常工作,不扣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员工未提供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可按当地政府标准支付在职停工期内的薪酬福利。

  • 诽谤罪与寻衅滋事罪的区别

    1319人阅读

    诽谤罪主要针对个人名誉,通过捏造、传播不实信息损害他人名誉。而寻衅滋事罪则主要破坏社会公共秩序,表现为挑衅、滋扰、打伤他人、损坏财物等行为,对社会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影响。两者在目标和行为上有显著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