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复议精选解答 > 行政复议受理期限是多久

行政复议受理期限是多久

时间:2024.02.28 标签: 行政类 行政复议 阅读:858人
律师解析:
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期限一般是五日内。
复议机关需要在五日内进行审查;
如果符合申请条件的,予以受理;
如果不符合的,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如果不在该复议机关的管辖范围内,则告知申请人向其他复议机关提出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前款规定外,行政复议申请自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八条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接受行政复议申请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对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属于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自接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七日内,转送有关行政复议机关,并告知申请人。
接受转送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办理。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设定行政强制的监督制度包括:1、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2、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益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制度。3、对履行职责中发现的违法行政行为的监督纠正制度。4、......

行政赔偿要复议前置,法律规定先经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

递交复议后,通知再去,也许书面复议,不用去,《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申请工伤认......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交通责任行政复议的处理周期是多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处理交通责任行政复议事宜,应在60个自然日内完成。依据《行政复议法》,行政复议机构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60天内作出决定,除非有更短时间规定。特殊情况需延长时效,需经行政复议机构主管领导审批同意。

    浏览量:1342 2024-06-17
  • 复议后应如何启动行政诉讼程序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公众和机构对复议决定不满,需在15日内通过法院诉讼。逾期未决,申请人有权在复议期满后15日内起诉。特殊情况按特别法执行。进行行政诉讼前,必须先完成复议程序,复议结果异议后方可诉讼。

    浏览量:958 2024-06-15
  • 个人应如何申请行政复议流程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私主体在行政行为侵权后60天内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构5日内对当事人提交的申请进行立案审查,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将书面拒收。通过审核则正式接收并进入审理流程。

    浏览量:845 2024-06-15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行政复议的案由有哪些

    1419人阅读

    行政复议范围涵盖:行政机关的违法集资、擅自征收财物等行为;政府部门变更或废止农业承包合同时侵害当事人权益;行政机关做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查封扣押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政府部门侵犯当事人合法经营自主权等情形,以及其他类似事件。当事人可对此类行为提出异议并申请行政复议。

  • 行政复议可以调解的情形吗

    1722人阅读

    行政复议中,争议双方可协商和解。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复议请求,或行政赔偿、补偿争议,当事人可选择调解解决,达成和解。此途径有效促进双方沟通,快速解决争议,提高行政效率。

  • 行政复议机关可依法确认的情形有哪些

    1593人阅读

    申请主题明确,有法定被申请人;申请人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提出具体、详细的复议请求及理由;在法定时限内提出申请;申请属于行政复议范畴;属于对应复议机构的职责范围;其他复议机关未审理同一申请,法院未受理相关行政诉讼。

  • 行政复议听证程序规定是什么

    1322人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规定,债权转让未通知债务人的,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这一法律条款为债权债务转移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确保了债权转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