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咨询 > 台湾法律咨询 > 苗栗县法律咨询 > 苗栗县刑事犯罪辩护法律咨询 >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什么呢?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什么呢?

王* 台湾-苗栗县 刑事犯罪辩护咨询 2017.10.03 10:15:34 103人阅读

最近很多年纪很小就犯罪的事情呢,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所以请问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什么呢?

提示: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律师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律师。 我也要问
其他人都在看:
苗栗县律师 刑事辩护律师 苗栗县刑事辩护律师 更多律师>
咨询我
地区:四川-成都

青春期性犯罪 未成年跨越性犯罪 ,最关注的可能是虚拟生活和思想误区 青少年犯罪由于处在未成年阶段 各个方面还没有完全成熟 多注意青少年的环境和家庭 还有就是群体 其次是异性 都是些人际的都是 青少年没多少是真正肚子犯罪的 那他肯定有前科,青少年犯罪原因的心理分析与对策具体是什么呢?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2017-10-03 10:16:34 回复


一、犯罪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一)犯罪青少年在性格方面的特征。性格是人在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个体时,人往往会对它抱有一定态度,并且做出与这种态度相符合的行为方式,它是贯穿在一个人行为中具有稳定倾向的、经常表现的心理特征。通过研究发现,在犯罪的青少年中具有外向型、怯懦型性格的人数比例比较大,而具有适应型、安详机警型性格方面的人数比例明显少于前者。主体的性格缺陷使他们面临复杂的事物容易产生认识的片面和局限,很容易为眼前的状况所影响,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
  
(二)犯罪青少年在情感和情绪方面的特征。人的情感、情绪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我国古代就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的说法,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犯罪青少年在情感上的表现比较淡薄,不深刻,维持时间短,会轻易向对他施以感情拉拢的人表示好感。情绪易暴易怒反应强烈,并且来得容易去得也快,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会引发缺乏理智的激情犯罪,从而不计后果地去伤害他人,而待平定后往往会后悔,造成严重后果的,也会惧怕。
  
(三)犯罪青少年在个体意识倾向性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畸形需要。犯罪青少年往往有极强烈的物质需要和占有欲,他们把自己的享乐或谋生方式建立在损人利己的基础上,以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其次常见的犯罪动机。违法犯罪青少年的犯罪动机往往比较简单,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的诱发和刺激或者一时的感情冲动而突然犯罪。再次兴趣趋于畸形。犯罪青少年对学习文化知识和道德知识的兴趣比较低,对外部的动作和物质的兴趣比较高,要吃好喝好穿好,寻求一些刺激,甚至不惜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范畴。
最后是错误的人生观。
  
二、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一)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主观因素。青少年犯罪很多是因为他们自身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追求享乐主义为主要精神支柱,进而致使他们产生随心所欲的错误观念。违法青少年法律意识都十分淡薄,一些青少年犯罪是因为对法律无知,一些是对法律持有蔑视的态度,还有一些青少年法律观念错误,缺乏守法行为素养。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也对青少年的错误行为产生严重影响。
  
(二)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的客观因素。家庭环境不良、教育方式不当及家庭结构缺损都会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他们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会成为怎样的人,孩子的幸福与成败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不仅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还会让孩子受到错误误导,进而形成很多怪异的个性特点。
  
三、防止青少年产生犯罪心理的对策
  
(一)开展心理普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很多犯罪青少年早期大都是存在各种心理与行为障碍的问题少年.由于早期对这些问题的轻视或者忽视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这是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通过定期开展心理与行为障碍方面的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及时发现可能存在心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及时排查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敏感性较高和自尊心较强的特点.对他们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采取合适的方式.防止因此让他们感到受到歧视和伤害。如果应用不慎,甚至可能造成他们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二)加强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更是关键,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做好青少年犯罪行为的预防工作,需要青少年家长要以身作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尽到抚养教育子女义务的同时,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同时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消灭青少年成长中的不利因素,以确保青少年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做好学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不应该过分看重应试分数,应当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学校应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并予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及时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认知水平,让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较为开放的心态和思想,在对待事物时,要有多元化的评价和认知,要有包容的心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论
  导致青少年犯罪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做好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预防工作,需要整合外部和内部各种方法并进行有效实施,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青少年通过网络等途径接触社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泛。这就给心理和行为上还不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极大影响。为了防止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就需要做好对青少年的外部保护和心理引导工作的重视,针对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发展的环境,给予青少年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为青少年的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有效的预防他们犯罪心理的形成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应从生物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综合考虑。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一半。一个人不仅要具备健康的身体,还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会犯罪,除过失犯罪外都是心理上出现了问题。综观近年来的青少年犯罪案例,其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哥儿们义气”的消极盲从
哥们儿义气的朋友观是构成犯罪团伙的基础,是捆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一根精神锁链。这种腐朽的观念,是违法犯罪青少年精神空虚、无所寄托的表现,而哥们儿义气成了他们之间的精神之柱。[3]
去年4月,笔者作为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了未成年人陈某寻衅滋事案。法庭上陈某供述,自己是出于好强、好胜心理和内心对朋友的“哥儿们义气”而参与打架斗殴、充当朋友的打手,非常后悔自己的盲从心理使自己走上犯罪道路。
2、狭隘、逆反心理的极端反应
由于别人的某些方面(如才华、成就、品质、相貌等)超过自己,一些青少年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想方设法找机会诋毁别人。有些人心胸狭隘,稍遇不幸就想不开,对于一些小矛盾斤斤计较,这种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引起内部的心理冲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一方面视子女为掌上明珠,对子女娇生惯养,另一方面父母因为望子成龙、望子成凤心切,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由于年龄的差异、心理状态各异,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代沟,使子女产生逆反心理。亲子关系如处理不当,极易引起家庭内部的违法犯罪现象,如出现家长打骂子女,子女伤害甚至杀害父母、祖父母等案例。
3、自卑、孤独心理的片面发展
多数青少年个性好强,喜欢表现自己。但是,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无法在学校好好表现自己,感到自卑、孤独,于是他们便开始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聊天便趁虚而入,占领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网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事物的引诱而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一旦他们缺钱上网,就可能引发财产犯罪。有的青少年与人发生矛盾,便盲目摸仿网络游戏中的打斗手段残害他人身体,导致青少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甚至杀人案的发生。
4、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人有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正常需求。但是,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形成发展时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热衷于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在部分青少年身上出现了利己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他们的各种需求往往超出正常需求的范畴,与社会需求处于对立状态,在这种对立冲突中,他们就铤而走险选择了犯罪。近两年笔者参与审理的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有32件,其中受消费早熟心理影响的敲诈勒索案、盗窃案和抢劫案就有15件。
5、好奇心理、性心理的扭曲与道德、守法观念的不健全
青少年的生活离不开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诱惑的大千世界。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4]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在生理上得到迅速发展,身体发育快、易兴奋、较冲动,而心理水平的提高却相对缓慢一些,这就使得他们缺乏从心理上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常常表现为过剩的精力有时使用不当,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易进行暴力性和冲动型的违法犯罪活动。有些青少年性机能发育成熟,但是缺乏性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在社会“黄毒”的影响下,就可能去追求异性刺激,从而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有一起强奸案,案犯是某农村中学初三学生,在校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因为看了一些黄色书刊起了邪念,竟把小学一女生骗至家中对其实施强奸。

没有解决问题?一分钟提问,更多律师提供解答! 立即咨询
优质咨询 热门知识 热门专题 热点推荐
律师认证

律师三重认证,为您找到更真实、更可靠的律师!

点击查看
律师诊断

免费享受最专业的问题诊断分析方案!

免费体验
  • 用户 ****评价孟凡永律师:

    谢谢孟律师解答,感谢

    综合评分:5 江苏-徐州
  • 用户 ****评价徐正杨律师:

    专业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 用户 ****评价王兆阳律师:

    真实可靠

    综合评分:5 江苏-南京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解答

1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2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3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立即咨询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