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语音解答 > 诉讼仲裁律师语音解答 > 诉讼管辖律师语音解答 >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更新时间: 2021-02-01 15:58:15
00:00 49″

律师语音内容:

1、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2、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民法通则136条)(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3、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环境保护法42条)(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4、4年诉讼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提出诉讼或仲裁的。(合同法129条)(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5、最长诉讼时效。从权利受侵害之日起20年。(民法通则137条)(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

版权声明:对语音解答及内容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点赞+1 分享
相关律师语音解答
相关法律知识更多
  •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是什么?


    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法制社会,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在这样的法治环境下人们解决问题,都会依据法律手段来解决,去把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失,那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是什么?下面就对此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

    ......
  • 民事诉讼时效解释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申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 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关于对寻衅滋事罪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理解和适用问题,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解释》共八条,明确了以下八个方面问题:(一)关于寻衅滋事的认定。(二)关于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三)关于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认定标准。等等。

    ......

相关法律咨询

立即提问
  •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范围什么样的

    第一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
    (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
    (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
    (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
    存款请求权的实现关系到民众的生存利益,如果兑现存款本息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则将危及到民众生存权,故该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

  • 对诉讼时效的理解与适用

    您好,关于对诉讼时效的理解与适用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一、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
    1、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其他还有如《担保法》中规定的“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等。
    二、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中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不予保护。

  • 对诉讼时效的理解与适用

    您好,关于对诉讼时效的理解与适用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一、短期时效。短期时效指诉讼时效不满两年的时效。我国《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下列时效为一年:
    1、 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规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被损坏的。”其他还有如《担保法》中规定的“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等。
    二、长期诉讼时效。长期诉讼时效是指诉讼时效在两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诉讼时效。
    三、最长诉讼时效。最长诉讼时效为二十年。
    中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人民不予保护”。根据这一规定,最长的诉讼时效的期间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权利享有人不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时效最长也是二十年,超过二十年,人民不予保护。

解答律师
胡叶凤律师

胡叶凤律师

浙江泽大(平湖)律师事务所

青年先进律师,业务精湛,理论功底深厚且有较强的诉讼、仲裁经验,涉及民事、经济、刑事等不同领域,一审、二审、再审、执行等各个诉讼阶段。在许多领域为众多客户提供过良好的法律服务,赢得了广泛、持久、稳定的高端客户群,能够及时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并把握中国的新立法动态,从而为客户提供更为及时和有效的法律服务。

最新精选解答 最新视频解答
猜你喜欢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 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2004-2022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

想获取更多诉讼仲裁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