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财产侵权 > 拾得遗失物与无因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拾得遗失物与无因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2 · 8705人看过
导读:拾得之活动属于无因管理,诚实拾得人以为他人管理之意思为之者构成无因管理,不诚实之拾得人以为自己之意思为之者,构成准无因管理。惟以为无主物拾得人,非无因管理人。捨得遗失物属于无因管理的一种,通俗的无因管理是以占据他人的所属物为目的的,与有瘾管理是两个不同的对立面。
拾得遗失物与无因管理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捨得他人的遗失物,一般人会想尽办法交还给失主,但想将其据为己有的也大有人在。无因管理是产生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方法。部分人在捨得遗失物后会打着无因管理的旗号,不交给有关单位,拾得遗失物与无因管理有什么关系呢?

一、遗失物拾得的要件及拾得与无因管理的关系

遗失物拾得的要件 遗失物是非依失主的意思而失去占有的有主动产。

1、遗失物之拾得,乃“发现而占有之行为也。不仅以认识遗失物为已足,且须占有之”。拾得性质上为事实行为,但遗失物之拾得,存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要件。 遗失物拾得的主观要件,是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发现及占有的意思。

2、发现遗失物是取得占有之前提,与此同时,拾得人还须具备占有之意思。占有的意思在民法理论中被称为心素,即“指占有人的内心意思。如果没有占有意思,即使与物件有直接的接触,例如将手放在一块木板上而不自觉,并不发生法律上占有的效果”。

3、拾得人发现遗失物,继而进行占有,此时遗失物即为拾得物。一般而言,拾得人对拾得物性质的认识,贯穿于占有的整个过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拾得人知其物为遗失物抑或以其为无主物,对拾得概念之构成,不生影响”。至于拾得人对于拾得物意图归还、还是意图侵占、还是意图为取得所有权而先占,均不影响“拾得”的客观事实的存在。拾得的客观要件是占有。依法律行为取得占有,是传来取得;

4、依事实行为取得占有,是原始取得。拾得人对遗失物的占有,是通过事实行为取得的,是原始取得。 占有分为有权占有和无权占有。有权占有以本权作为基础,占有人对占有物不仅有事实支配力,还有法律支配力。无权占有则无本权作为基础,尽管占有人对占有物有实际支配力,但无法律支配力。因此,占有不仅是事实问题,也是价值判断问题。

二、遗失物拾得与无因管理的关系

“通常拾得之活动,属于无因管理,诚实拾得人以为他人管理之意思为之者,构成无因管理,不诚实之拾得人以为自己之意思为之者,构成准无因管理。惟以为无主物拾得人,非无因管理人”。

1、无因管理须有为他人管理的意思,即须“主观为他人”。“不诚实之拾得人以为自己之意思为之者”,实为恶意占有人,准无因管理并不是无因管理。民法中“准”的技术手段,起源于罗马法。“‘准’这个字放在罗马法的某个名词之前通常含有这样意思,即如果比较以‘准’作为标志的概念和其原来的概念,两者之间存在着强烈的表面上的可类比性或相似性。它并没有表示这两种概念是相同的,或是属于同一种类的。相反,它否定了它们之间存在着具有同一性的概念;但是它指出它们之间有充分相似之处,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归为另一个的连续”。

2、准无因管理与无因管理,相去甚远,准无因管理并非无因管理。 有学者主张,“遗失物拾得就是无因管理的一种类型”。

3、“遗失物之拾得,原系无因管理之一种,惟法律特予以特殊之规定耳”。

4、这种观点有失偏颇,没有注意到对遗失物还存在自主占有(即非无因管理)的情况。笔者认为,在自主占有场合,有的是恶意,例如占有人明知拾得物为遗失物仍意图私吞;有的是善意,例如占有人误以为遗失物是无主物,欲先占取得所有权。而对遗失物进行无因管理者,其对遗失物之占有均为他主占有。 对遗失物的占有,是有权占有,还是无权占有?通说认为是无权占有。

5、通说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一棍子打死”,否定了对遗失物存在有权占有的可能。对遗失物的占有,应区分为两种:构成无因管理的,为有权占有;不构成无因管理的,为无权占有,形成侵占或处于不法状态。

捨得遗失物属于无因管理的一种,通俗的无因管理是以占据他人的所属物为目的的,与有瘾管理是两个不同的对立面。有时,无因管理的行为会构成违法犯罪的行为。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财产侵权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财产侵权最新文章

遇到财产侵权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