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贷款纠纷 > 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想分期但承受不住高利息怎么办

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想分期但承受不住高利息怎么办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4 · 1100人看过
导读:信用卡逾期利息高的,作为信用卡持卡人,一旦因失业、疾病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无法按时还款,在最后还款期限到来之前,持卡人最好主动致电银行信用卡中心,陈述自己的财务状况,声明自己并非恶意拖欠。那么关于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想分期但承受不住高利息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看律图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下内容
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想分期但承受不住高利息怎么办

一、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想分期但承受不住高利息怎么办

信用卡逾期利息高的解决方案:

1.作为信用卡持卡人,一旦因失业、疾病或其他意外情况导致无法按时还款,在最后还款期限到来之前,持卡人最好主动致电银行信用卡中心,陈述自己的财务状况,声明自己并非恶意拖欠,并申请延期还款和利息优惠。

2.鉴于持卡人的积极表现和之前良好的信用记录,银行往往会同意延期还款,与持卡人约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方案,如延期期限、利息折扣、每月还款额等。

3.如果平时疏于还款,在发现逾期后,一定要尽快还款,最好是全款。然后打电话给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申报非恶意欠款

二、信用卡还不上会从工资卡里面扣钱吗

信用卡逾期了,如果用户设置了自动还款的银行卡,绑定的银行卡是工资卡,工资卡里的钱会自动扣款。如果用户没有设置银行卡自动还款,或者绑定的银行卡不是工资卡,那么工资卡就不会因为没有扣款协议而被扣款。

一般不建议用户将还款银行卡设置为工资卡。虽然设置工资卡有利于还款,但是一旦逾期,工资卡的钱会自动扣款。

很多情况下,持卡人在逾期后,储蓄卡里的钱被全部划扣走,连自身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持卡人在绑定自动还款的储蓄卡的时候,一定不要绑定自己的工资卡,避免一发工资就被全部划扣走;在逾期后也不要随便向其他绑定的自动划扣的储蓄卡里转钱,这样也很大可能会被银行划扣走。

三、巨额信用卡债务还不上,被限制了怎么处理

1.及时还款:信用卡逾期时,持卡人最好全额还清逾期债务,并致电发卡行客服中心说明情况,申请解除限卡。后期持卡人要保管好卡片,以免逾期。

2.开通信用卡还款提醒服务:可以开通信用卡还款提醒服务,让持卡人避免出现逾期的情况。

3.使用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在还款日,银行会自动为您扣除信用卡中已支付的金额。但在此之前,大家要注意账户里的金额是否达到了银行自动扣款时所欠的金额,以免因金额不足而逾期。

以上是关于“信用卡巨额债务没还,想分期但承受不住高利息怎么办”问题解答。信用卡相关问题解决,可以联系律图专业律师。我们安排专业律师教您停息挂账,避开高额利息,应对起诉,解决还款烦恼。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贷款纠纷相关

  • 315次阅读
  • 当事人借了网贷想还款但是利息太高的,如果该借贷的利率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则借款人可以只偿还本金以及合理部分的利息。因为法律禁止高利放贷,如果借贷的当事人约定的利率超出了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则超出部分的利息就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以不予支付。
    2024-03-04 1227次阅读
  • 406次阅读
  • 租房子签了合同但有事想退可以与对方协商解除房屋租赁合同,进行退租,,但是要承担因违约给合同当事人造成的损失或者支付给合同当事人订立协议时协商一致的违约金。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2024-02-19 1362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1、建议尽快委托律师介入。起诉需要提供被告人的身份证。对于民间借贷案件,如果没有对方的身份信息,可以申请律师调查。2、一定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如对方身份证或身份证号复印件、合同、邮件、短信、录音、汇款记录等。),并且可以在对方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起诉要求其还钱。
    2024-02-23 1118次阅读
  • 415次阅读
  • 1、法院判决以后还是不还,可以去申请强制执行。如果以没钱为借口,法院会调查他其他的财产,如不动产等。2、当个人借钱不还的时候,要进行起诉一般是进行借款纠纷起诉,而这种借款纠纷的起诉,一般是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所地进行起诉,且应在还钱时间到后3年内起诉,若没有起诉,则3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已过,无法获得胜诉权。因此对于个人借款纠纷的问题,当事人应该及时到相关的管辖法院进行起诉和争议的解决。
    2024-03-04 1063次阅读
  • 487次阅读
  • 和对方再次协商。从侧面打听。搜集身份信息。委托律师介入。律师负责调查。搜集证据起诉。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2024-03-04 855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