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赔偿精选解答 > 行政赔偿能调解吗

行政赔偿能调解吗

时间:2024.02.19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赔偿 阅读:1264人
律师解析:
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行政赔偿诉讼适用调解,就是人民法院可以在双方当事人之间作协商、调和工作,促使双方相互谅解,以达成赔偿协议。受害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达成协议,应当制作行政赔偿调解书。行政赔偿调解书应当写明赔偿请求、案件事实和调解结果,应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以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行政赔偿可以调解。依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的义务机关对行政赔偿有异议时,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和申请人可以进行协商,协商不成的提起诉讼。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

行政赔偿不需要另案处理。另案处理多存在于共同犯罪案件,更准确、完整表述应是另行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赔偿义务机关采取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期间,被限制人身自由的人......

要去。人民检察院国家赔偿工作办公室统一办理检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刑事赔偿案件、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提出重新审查意见的案件,以及对人民法院行政赔偿判决、裁定提出抗诉......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赔偿中包含精神损失赔偿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职务行为中致人精神损害需负责。首先,要澄清事实,恢复名誉,表达歉意;对严重后果,需支付精神抚慰金,彰显法律公正和正义。

    浏览量:1405 2024-06-17
  • 公安交通行政赔偿的程序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公民在遭遇政府损害后,可于行政诉讼或复议中一并索赔,或事后单独申请。政府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赔偿与否,并出具书面决定书,最迟十日内送达申请人。

    浏览量:1041 2024-06-13
  • 哪些人有资格要求行政赔偿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任何受到行政行为损害的公民、法人及其合法权益持有人,包括因公亡者亲属、法人消失后的法定接班人,均有权向相关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赔偿。继承人、抚养义务人和授权行使权益的个人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主张赔偿。

    浏览量:1164 2024-06-09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单独提起行政赔偿的程序是怎样的

    1131人阅读

    行政赔偿请求的单独提起程序如下:申请人需向赔偿义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书。赔偿义务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两个月内审议,决定是否赔偿。若决定赔偿,应制定赔偿决定书,并在十日内送达申请人。此程序确保行政赔偿请求的公正、透明与高效处理,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 行政赔偿还能追究刑事责任吗

    1351人阅读

    逾期偿还贷款会导致高罚息和违约金,影响个人信用,阻碍金融服务申请,面临频繁催债,甚至可能引发法律诉讼和刑事责任。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生活质量将受损,面临高消费限制和生活不便。因此,按时还款至关重要。

  • 行政官司打赢了,赔偿不支持怎么办

    1336人阅读

    行政诉讼胜诉但未获赔偿时,可尝试磋商解决方案,通过友好协商和互相体恤需求达成妥善协议。若磋商无果,可选择调解方式,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明确责任。若仍无法解决,可通过法律诉讼途径,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依法审查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 行政赔偿起诉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1653人阅读

    依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对于提起诉讼时限方面的明确规定,针对涉及到行政赔偿请求的案件,如果行政机关在收到相关申请后的两个月时间内未对其应尽之法定职责进行处理,则相关方当事人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在知晓或应该知晓有关行政行为作出之日开始算起,诉讼时限也不得超过六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