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诉讼管辖 > 民事诉讼法上诉规定的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法上诉规定的期限是多久?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8 · 4125人看过
导读:《民事诉讼法》上诉规定的期限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在提出上诉时要确定是自己是合格的上诉人,同时在提交上诉状,再者就提交上诉的材料,这样才能获得受理。
民事诉讼法上诉规定的期限是多久?

一、《民事诉讼法》上诉规定的期限是多久?

《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二、上诉的条件有哪些?

1、合格的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合格的上诉人是指依法享有上诉权的原第一审案件的当事人。

2、必须在法定期限内上诉。上诉期间简称上诉期,是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裁定的上诉期为10天,不服判决的上诉期为15天。上诉期间从第一审法院的裁判送达次日起算。诉讼参加人各自接收裁判的,从各自的起算日开始。

共同诉讼人上诉期的计算,因共同诉讼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必要共同诉讼中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应以最后一个收到裁判的共同诉讼人的上诉期来计算。因为在必要共同诉讼中,任何一个共同诉讼人在他的上诉期间内,都有提起上诉的权利。只有在共同诉讼中最后一人的上诉期届满后,裁判才能发生法律效力。

3、应当提交上诉状。上诉状不但表明与对方当事人在民事权利上有争执,而且表明对第一审人民法院的裁判有异议,不仅要求上级人民法院确认自己的权利,而且要求变更原审人民法院的裁判,通过变更裁判,以达到维护自己权利的目的。

三、上诉的流程是怎么样的?

(一)提起上诉必须是享有上诉权或可以依法行使上诉权的人。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的原告、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有权提起上诉。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如果在一审判决中确认其承担义务的,也有权提起上诉。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天;不服民事和经济纠纷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天;上诉期从接到第一审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天算起,逾期不得上诉。

(二)上诉应递交上诉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附上上诉状副本,并预交上诉费。上诉状应写明上诉人和被上诉人的姓名(法人应写明法人名称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等基本情况、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由和编号、上诉的请求和理由等。

(三)上诉状一般应交原审人民法院,并依照规定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由原审人民法院转呈其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人也可以直接向原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综合上面所说的,不服一审的判决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但前提一定要在规定的时效之内,一般提起上诉的时间为十五天,如果超过了十五天而不上诉,那么将会维持原判,所以,对于自己的权益就一定要懂得如何保护,这都是有法律规定的。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诉讼管辖相关

加载更多
遇到诉讼管辖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