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行政诉讼精选解答 > 仲裁裁决书的是多长时间

仲裁裁决书的是多长时间

时间:2024.03.02 标签: 行政类 行政诉讼 阅读:1473人
律师解答:
二年。
律师解析:
二年。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书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法律依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裁决书,应当依照规定的期限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理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执行。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六个月内。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审案件需要延长的......

行政诉讼遗漏了必要当事人的,是属于违反诉讼程序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

行政诉讼可以一并提出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九条的规定,赔偿义务机关有本法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行政赔偿诉讼当事人包括哪些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行政赔偿诉讼中,当事人包括原告(受行政行为影响的行政相对人)、被告(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共同诉讼人(共同参加诉讼的各方)。此外,还可能有第三人,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浏览量:867 2024-05-16
  • 查处传销属于哪个部门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涉嫌传销活动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同时,工商和公安机关应在其职权范围内对传销进行调查和惩处。在此过程中,应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让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浏览量:1038 2024-05-15
  • 对行政处罚不服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行政复议。法院有权撤销违法且符合撤销标准的行政处罚,并命令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决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属于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可先申请复议,若不满可再起诉;也可直接起诉。

    浏览量:1013 2024-05-14
邵如阳律师

江苏联盛(上海)律师事务所

邵如阳律师(18994700001 )合伙人律师, 办案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刑事案件 执业前就职于江苏省交通厅高速管理处多年,视野开阔、思维活跃、逻辑严密、作风稳健 从业以来成功代理多起重大知识产权类侵权案件,银行经济类案件等诉讼案件 上百起刑事案件

咨询该律师
  •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有哪些

    1629人阅读

    在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前,检察机关需先向相关行政机构提出检察建议,敦促其纠正不当行为或完善职责。行政部门收到建议后,须在一个月内依法处理,并书面反馈处理结果给检察机关。这一流程确保了行政机构有机会自我纠正,同时也为检察机关提供了必要的监督手段,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通过这种方式,检察机关和行政部门共同维护了法治秩序和社会公正。

  • 行政裁决有没有强制性

    1167人阅读

    在司法实践中,行政裁决书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因为其涉及的争议本质上是民事性质。如果当事人对行政裁决书有异议,他们可以选择通过民事诉讼途径来解决问题。与此不同,法院作出的判决书和调解书,一旦生效,就具有强制执行力。因此,在处理相关争议时,当事人需要明确行政裁决书的法律效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 不动产申请行政复议期限是多久

    1779人阅读

    关于不动产行政复议的有效时限,我国法律规定,自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识到具体行政行为可能侵犯其合法权益之日起,六十个自然日内可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若法律另有规定超过此期限,则从其规定。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未能按期申请的,期限可从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

  • 行政诉讼申请法院回避的流程是怎样的

    1558人阅读

    人民法院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审判人员如存在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应及时提出回避申请。回避制度同样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及勘验人等,由审判长最终裁定相关人员的回避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