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产品质量精选解答 > 卖假货工商局怎么处理

卖假货工商局怎么处理

时间:2024.02.19 标签: 损害赔偿 产品质量 阅读:1373人
律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工商部门查到的假货按以下规定处理:第四十九条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工商部门查到的假货按以下规定处理:
第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预案将食品安全事故划分为四级,即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较大食品安全事故、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按照预案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依法组织对事......

根据情节的不同,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没有造成人身损害或者没有食用的,可以立即向商家主张退换,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造成人身损害的,要按照被伤害的严重程度主张人身损害赔偿,主要包括......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个人朋友圈卖口罩是否属于违法行为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中国,私人微信朋友圈贩卖医用口罩无照属于违法行为,可能触犯非法经营罪。该罪名针对未经许可经营法定专营品、买卖许可证、非法金融业务及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浏览量:1364 2024-06-11
  • 热水袋爆炸后责任应由谁承担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消费者因热水袋质量问题引发爆炸可向制造商或销售商索赔;若无质量问题,但销售方未充分揭示风险导致爆炸,销售方担责;若产品无问题且销售方已警示,消费者因误操作致爆炸,责任自负。

    浏览量:821 2024-06-11
  • 构成仿制生产假药罪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制造假药罪需满足四个条件:1)侵犯国家药物监管和公众健康;2)违反药品管制法规,制造危害人体健康的假药;3)主体为个人或集体;4)行为人明知故犯,具有故意。

    浏览量:1234 2024-06-11
王芳芳律师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杭州资深婚姻家事律师,专业办理婚姻家事案件多年 中国民主xx会会员,安徽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律师专业技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来,处理过众多疑难复杂案件,其中所属团队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离婚诉讼百件以上,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合同纠纷案件百件以上,受到委托人好评。长期从事公益法律事务,为杭州市工会志愿者名誉律师和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同时为多个基层政府的顾问律师,为政府和社区以及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主要职务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安徽商会律师团秘书长 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 杭州市工会律师

咨询该律师
  • 哪些商品属于三包商品

    1662人阅读

    商品的三包服务包括多种产品,如移动通讯设备、固定电话系统、个人电脑及微型计算机、家庭视听娱乐设施、单车,以及家电如彩色/黑白电视、录像机、数码摄像机、卡带式录音机、电子钢琴、冷藏冷冻箱、洗碗机、洗衣机、电扇、微波炉、真空吸尘器、空调设备、燃气燃烧器具等。还涵盖针线编织类机械设备如缝纫机、摩托车等。

  • 过期产品是假冒伪劣产品吗

    1470人阅读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假冒伪劣商品包括过期或变质的商品,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商品。对过期食品经营,相关部门将依法扣押或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物品。违法销售食品价值低于1万元的,罚款2000元至5万元;价值超过1万元的,罚款增加五至十倍。

  • 假冒产品怎么鉴定

    1462人阅读

    鉴定商品真伪的方法包括:依据法规和标准鉴定商标、包装等标识的真实性;运用感官评价或其他简便方法识别商品;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分析商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卫生安全状况;发挥专业优势,凭借经验精准鉴别各类商品。

  • 不知情卖了违禁品减肥药是否违法

    1806人阅读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被认定为违法的减肥药物,通常不会被追究法律责任。但如果明知是非法药物而故意销售,则可能构成销售假药罪或销售伪劣产品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至无期徒刑等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