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其他侵权精选解答 > 想了解一下对于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啥意思

想了解一下对于无过错责任原则是啥意思

时间:2024.02.19 标签: 损害赔偿 其他侵权 阅读:953人
律师解析:
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
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有:
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定性。
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行为人不必过错。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会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因为当事人年满60岁,不具有法定主体资格,与用工单位是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不适用劳动法规......

可以提起损害赔偿。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二)与他人同居;(三)实施家庭暴力;(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1、搜集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和间接利害关系的有利的相关证据;2、根据搜集的证据材料等事实依据,结合被侵权人的主观倾向,选择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维权途径,如双方协商,协商不成的......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论侵占罪中遗忘物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在侵占罪中对遗忘物的判定通常需遵循以下几个特定标准:首先,被主张为遗忘物的物品必须属于处于他人无法有效掌控下的范畴;其次,行为主体须明确认识到自己所占有的物品来源于他人的遗弃;再者,行为主体有违法律规定,将此遗弃之物据为己有;以及,其拒绝将遗忘物归还所有权人或者以其他方式退回。关键在于,对于遗忘物的认定,不仅要考虑到财物的实际失控状况,同时也要注重行为主体的主观层面的意图。

    浏览量:927 2024-06-02
  • 侵占罪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是怎样的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依据《民法典》第235、238条,侵占罪民事责任包括恢复原状、损害赔偿等。权利所有者可要求非法占有人返还财产,如侵占造成损害,可要求赔偿或承担其他民事责任,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具体责任视情节而定。

    浏览量:841 2024-06-01
  • 父亲盗窃罪可以上警官学校吗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若父辈有犯罪行为,后代参军、考公务员将受影响。受刑事制裁者及其直系子女、祖父母、配偶将无法通过军队、公务员、军校、警校、银行、国企等政治考核,导致无法获得相应岗位或职务。

    浏览量:1405 2024-05-31
王芳芳律师

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

杭州资深婚姻家事律师,专业办理婚姻家事案件多年 中国民主xx会会员,安徽大学本科,中国政法大学硕士,高级婚姻家庭咨询师。有着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司法实践经验,能熟练运用律师专业技能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从事法律服务多年来,处理过众多疑难复杂案件,其中所属团队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离婚诉讼百件以上,因各种原因发生的合同纠纷案件百件以上,受到委托人好评。长期从事公益法律事务,为杭州市工会志愿者名誉律师和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同时为多个基层政府的顾问律师,为政府和社区以及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主要职务 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法律顾问团律师 杭州市安徽商会律师团秘书长 杭州市法律援助律师 杭州市工会律师

咨询该律师
  • 信息泄露的解决方法有什么

    1370人阅读

    针对信息泄露问题,应采取有效策略加以解决。一旦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应立即报警或向当地公安机关投诉。若证实泄露系由非法手段如偷拍、盗取等造成,并严重侵害个人权益,将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需依法追究责任。

  • 如何要求停止侵害行为

    1844人阅读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有:停止侵害,防止损害扩大;排除妨碍,保障权益正常行使;知识产权侵权有特殊规定时,从其规定。若存在潜在威胁妨碍,应消除危险。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受害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 上海市工会会员卡有什么用

    1531人阅读

    深入鉴定工会会员身份,确保真实性。银行借记卡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优化交易体验,享受免费或折扣优惠项目。工会提供会员基本保障,包括重大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残疾的现金援助。会员可享受工会服务机构和设施的优惠服务。卡片具备公共交通支付功能,覆盖上海市及全国多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出租车、轮渡等。

  • 顶替别人名字上班已经查出如何追究法律责任

    1829人阅读

    可能触犯诈骗罪。关键要素包括欺骗故意、欺骗形式、地区相对落后或边远、历史眼光审视。一般情况下,不涉及刑事处罚,但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需承担欺骗行为导致的后果,但仍可获得实际劳动的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