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诽谤罪既遂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诽谤罪既遂可以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时间:2024.02.25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1467人
律师解答: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处罚。
律师解析:
诽谤罪的惩罚我国刑法规定会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串通损害商业声誉罪,法院的判罚是: 1、一般情况下,损害他人商业信誉,造成他人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构成犯罪的,会判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2......

诽谤罪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展开辩护: 1、被告人是否有酌定从轻或减轻的情形; 2、被害人是否有过错; 3、口供是否有刑讯逼供的情形; 4、证人的证言之间的矛盾点;......

诽谤罪既遂的处罚标准是: 1、一般情况下,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2、诽谤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罪名,但是,已经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诽谤转发多少次诽谤罪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未将转发次数定为诽谤罪的必要条件。诽谤罪需满足“侮辱、诽谤他人”和“情节严重”两个要素。转发次数虽重要,但非决定因素。具体案情及法院裁量决定诽谤罪是否成立。建议咨询专业法律顾问。

    浏览量:864 2024-05-31
  • 诽谤罪的既遂标准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诽谤罪既遂需满足捏造事实、诽谤且情节严重。按《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损害他人名誉且损害发生,即构成既遂。情节严重性由公安司法机关评估,考虑言行主题、方式、传播范围及后果。满足条件且受害人起诉,行为人或受刑事追责。

    浏览量:1451 2024-05-31
  • 诽谤罪四个条件是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公然侮辱他人,故意捏造事实贬损他人名誉,且行为达到严重程度。此类犯罪,仅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国家利益达到重大程度时,才可由受害者提起诉讼。行为人必须有意为之,采用侮辱手段,虚构事实,对受害者名誉造成实质性损害。

    浏览量:1240 2024-05-31
蓝杨律师

重庆金牧锦扬(沙坪坝)律师事务所

蓝杨律师,擅长处理劳动纠纷、合同纠纷、婚姻家事、工伤赔偿、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纠纷。在承办案件过程中,思维敏捷,遇事冷静,对待案件细致入微,对待当事人真诚热心;执业以来多次受到当事人好评认可,把自己的特长和律师的使命相结合努力使当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咨询该律师
  • 微信群里被人辱骂怎么维权

    1628人阅读

    当个人权益在微信群遭受侮辱性言论侵害时,应这样维权: 收集侮辱性言论作为证据,咨询律师了解法律权益和维权途径,向警方报案,若警方不立案,可复议或申诉。若侵害严重,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和恢复名誉。如涉及行政法规或刑事责任,可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建议尽早寻求专业法律顾问协助,确保法律程序正确执行,保护个人权益。

  • 污蔑诽谤他人名誉怎么处罚

    1734人阅读

    诽谤和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在民事责任方面,受侵害者可以要求侵权方承担多种责任,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道歉等。行政责任方面,故意贬损他人声誉的当事人可能面临最高十天的行政拘留,以及罚款。若情节严重,还可能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总之,对他人名誉的诽谤和损害将受到民事、行政和刑事三个方面的严厉制裁。

  • 公司领导言语侮辱员工,该怎么处理

    1072人阅读

    遭遇领导言语侮辱时,保持冷静并收集证据是关键。可向上级或人力资源部门反映情况,表达担忧。若情况恶化,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如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同时,注意调整工作环境,避免正面冲突。保持专业素养,确保自身安全。

  • 在网络上损害他人名誉

    1047人阅读

    针对网络侵害名誉权,可采取以下措施:与侵权者沟通,要求其承担法律责任,如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请求网络服务供应商协助删除侵权信息,并采取措施阻止侵权行为;如涉及违反公共秩序或触犯刑法,可向公安机关报告,依法追究侵权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