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决书下来了后由谁来上诉
1.判决书下达后,案件当事人拥有提起上诉的权利。通常,一审的原告和被告皆可充当上诉人。若一审存在共同诉讼人,部分上诉时,需将其他共同诉讼人列为被上诉人;未上诉的,仍按一审诉讼地位列明。
2.上诉有明确的期限规定,一般民事案件在判决书送达后15日内可上诉,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0日,不服裁定的上诉期限为5日。超过此期限未上诉,判决便生效力。
3.若对上诉事宜有疑问,应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这样能保障合法权益得到妥善维护。
二、判决书下来后被上诉人能否再上诉
在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如果是一审判决书,被上诉人在法定上诉期内有权上诉。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刑事诉讼中,不服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算。
但如果是二审判决书,被上诉人则不能再上诉,因为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过,若被上诉人认为二审判决有错误,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申请再审,但再审不是上诉,且再审申请不必然启动再审程序,需法院审查是否符合再审条件。
三、判决书下来后被告能否单独上诉
判决书下来后,被告能单独上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被告作为诉讼当事人之一,享有独立的上诉权,可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也可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
上诉需递交上诉状,写明当事人信息、原审人民法院名称、案件编号和案由、上诉的请求和理由等内容。不过,若判决是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或判决已生效,则被告不能上诉。
当探讨判决书下来了后由谁来上诉时,要知道这涉及多方因素。若对判决结果不服,当事人有权上诉。比如一审原告、被告,只要认为判决存在错误或不合理之处,都可行使上诉权利。在上诉过程中,需要遵循法定程序,提交上诉状等相关材料。并且,上诉期限等规定也很关键,一旦错过上诉期,可能就失去了上诉机会。你是否对判决书下来后的上诉流程、上诉期限等还有疑问呢?要是对于上诉主体、上诉流程等问题仍感困惑,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