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欠款追讨精选解答 > 离婚后欠钱不还要怎么办

离婚后欠钱不还要怎么办

时间:2024.02.26 标签: 债权债务 欠款追讨 阅读:1295人
律师解析:
离婚欠钱不还的话可以先跟对方协商,如果有偿还能力但就是不想还钱的话,在双方约定的债务清偿期已经到期了的情况下,就应该选择司法途径,类似于仲裁或诉讼追回欠款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支付逾期利息。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分期付款买手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无力还款的,根据尚欠到期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卖方可起诉要求付款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支付使用费,买受人不会被通缉坐牢。......

确实没有偿还能力的,应当与贷款机构进行协商,宽展还款期间或者分期归还;如果贷款机构起诉到法院胜诉之后,在履行期未履行法院判决,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时,会......

拒不归还的,属于违法行为,失主可以直接要求其归还,也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归还。数额较大,经失主催要后,仍拒不归还的,涉嫌构成侵占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3000元欠钱不还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他人若欠三千元不还,可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起诉时,需备齐起诉状和相关证据,向有管辖权法院递交。起诉前,提交证据材料。原告须提交起诉书及被告数量相同的副本,提交法院后等待是否立案的指示。

    浏览量:1334 2024-05-24
  • 欠款的诉讼时效是几年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欠款案件的法定诉讼时效期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二十年。此类纠纷属民事争议,诉讼时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但在某些特定情境下,诉讼时效可能不受限制,需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处理。

    浏览量:1432 2024-05-24
  • 欠钱500不还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针对五百元未偿还金额,债权方可选择协商、调解、和解、仲裁或诉讼等途径处理。若债务方违约,债权人有权采取措施维护权益。涉及诉讼时,需确保与案件有直接关系,明确被告人,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和充分理由,并提供证据材料,以确保顺利审理和胜诉。

    浏览量:887 2024-05-24
  • 只有转账记录没有欠条可以起诉吗

    敬雯婧律师

    只有转账记录而没有欠条是可以起诉的,但若想法院支持上诉请求,仅仅只是转账记录面临败诉的可能性较大,除非对方承认借款的事实。因此,想要达到要求对方还钱的目的还需要收集更多的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才可。

    播放量:1135 2022-06-08
  • 借钱不还起诉有用吗

    敬雯婧律师

    对于借钱不还,起诉是有用的,但需要证据才能胜诉,因此,要想经过起诉要求对方还钱,需要搜集能证明你们双方存在债务关系的证据。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证据包括: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

    播放量:1338 2022-06-08
  • 怎么确定欠款的法院管辖

    郑晓龙律师

    约定管辖明确,且约定管辖具有排他性,则案件只能由约定管辖法院管辖;约定管辖不明确,则案件适用法定管辖情形。若合同没有约定管辖法院或约定管辖不符合法律要求,则适用法定管辖。

    播放量:680 2022-06-07
法华团队律师

河北唐仁律师事务所

以“精、细、专”的执业理念致力于诉讼、非诉讼业务,尽最大努力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 公司领导借钱不还可以辞职吗

    1059人阅读

    公司领导拖欠借款,员工可以因此申请离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员工在雇主拖欠薪酬等违反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有权立即终止劳动关系。因此,员工因公司领导拖欠借款而申请离职是合法的。

  • 借款1000元不还会影响征信吗

    1263人阅读

    借款1000元未能及时偿还,虽金额不大,但也会对个人征信造成不良影响。债权人可尝试与债务人沟通催收,若无果,可依据借据、转账记录等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处理时应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

  • 朋友欠我1500能起诉吗

    1064人阅读

    可以起诉追讨欠款。需准备书面民事诉状及相关证据,证明对方未偿还债务。无论金额大小,均可起诉。起诉需满足条件:原告与案件直接相关,有明确的被告及具体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

  • 欠款不还可以报警吗

    1918人阅读

    欠款未能按期偿还,通常被视为民事纠纷,而非刑事犯罪,因此寻求警方协助可能不是首选解决方案。但如果认为对方行为涉嫌犯罪,如欺诈或恶意透支,可以向警方备案。建议先尝试沟通协商,无效后可考虑采取催收措施或法律手段,如仲裁或诉讼,并申请财产保护和强制执行。遵循相关法规和程序,逐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