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宅基地精选解答 > 宅基地可以继承给子女之外的人吗

宅基地可以继承给子女之外的人吗

时间:2024.03.19 标签: 征地拆迁 宅基地 阅读:1353人
律师解析:
宅基地的实质所有者为农村集体而非自然个体的私有物权,因此无法通过法定继承予以传承。
然而,身为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自然人有权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获取宅基地的使用许可,并在获得许可的宅基地上进行建筑工程。
在此前提下,经合法建造的宅基地之上所承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将归属于该位自然人,他们可以根据遗产法规定将这些财产纳入继承范畴。
而针对宅基地本身而言,虽然受让人得以继续享用其中的使用权,但这并不是基于继承产生的权利归属,而是源于房子与土地不可分离的固有特性,使得宅基地仍可由房产所有权人维持下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城镇居民不能购买农村宅基地。宅基地是农村村民的基本居住保障,其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分权。因此,农村宅基地不能自由买卖,尤其是不能卖给城镇居民......

父母赠予的宅基地确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法律规定。以下是一般步骤和要求:赠与协议: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当签订书面的赠与协议,明确赠与的宅基地位置、面积、权利状况等。赠与协议应......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民法典对宅基地使用权有何具体规定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民法典》明确“一户一宅”原则,农村村民限有一处宅基地使用权,仅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可合法使用集体所有土地。需再用时,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批准,并可以农民住房财产权作担保进行抵押融资。

    浏览量:1187 2024-06-17
  • 户主已死亡,宅基地应如何处理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当房主去世,继承人若符合条件(集体经济成员且有住房申请权),可通过审批继承房产和宅基地;否则,可能售给本村符合条件村民,或在继承人放弃后由集体收回,实现资源再分配。

    浏览量:1039 2024-06-17
  • 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是否合法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中国法律禁止城镇居民购买农村房屋,基于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一户一宅的规定。农民的住房与宅基地是生存基础。为维护农村土地制度及社会稳定,法规明确规定禁止此类交易,并在司法实践中确认相关买卖合同无效。

    浏览量:1450 2024-06-15
  • 农村土地能够互换吗

    屈泉芳律师

    互换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定形式之一,但是,根据法律规定,采取互换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互换土地应呈报发包方备案不是互换土地合同效力的必要要件。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呈报发包方备案。

    播放量:1398 2022-06-07
  • 农村宅基地审批时间法律规定是什么

    1715人阅读

    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法定时限约20个工作日。村民向村委会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讨论、公示后,乡镇政府审核并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最终由县级政府批复。建房需遵循乡镇土地利用和村庄规划,不占基本农田,优先使用原有宅基地和空闲地。乡镇政府负责审核批准住宅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需按《土地管理法》办理审批。

  • 河北农村宅基地标准是怎样的

    1740人阅读

    按我国现行法规,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至关重要。对于已在城市落户的农民,可自愿有偿放弃或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审批程序也需改革。鉴于过去出现的一户多宅和未充分利用问题,国家可能采用税收手段处理,超标宅基地或需缴纳税费。

  • 农村宅基地评估是怎么出价的

    1818人阅读

    农村宅基地评估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或收益折现法。这些方法基于重置价格或重建价格,去除折旧部分,得出估值。农村房屋的价值评估也可借鉴收益法,需搜集邻近类似企业的收入和成本数据,计算利润水平。农村房屋的租赁价值能反映其实际价值。

  • 申请宅基地村里不批怎么办

    1615人阅读

    面对宅基地申请被否决的情况,建议先与村委会成员深入沟通,了解拒绝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需注意,我国法律规定农村家庭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若已拥有一块宅基地,需满足户口单独立户和地理环境符合建设用地审批要求等条件方可再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