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8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精选解答 > 名誉毁谤精选解答 > 教师针对学生犯法吗

教师针对学生犯法吗

时间:2024.04.17 标签: 损害赔偿 名誉毁谤 阅读:960人
律师解析:
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攻击或人格上的侮辱是违法行为。
这种对于学生通常会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轻微程度下,责任人可能会被处以五个工作日以下的行政拘留或五百元人民币以内的罚款;若事件情节较为严重,则施害者可能被处以五个工作日至十个工作日的行政拘留,同时并处五百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版权声明:本平台对图文内容模式享有独家版权,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

辱骂他人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是诽谤他人严重行为的,损害他人的名誉,会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会受到处三年以......

名誉权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声誉、名誉、人格尊严的权利。它包括了个人的社会形象、信誉度、名声等方面的权利。 荣誉权则是指一个人享有的保护自己荣誉、声望、地位等方面的权利......

口头侮辱可能构成侵权行为。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如果某人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害人有权要求赔偿。 口头侮辱,如果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严重损害了......

图文精选 普法视频 语音解答
  • 与人事聊天时骂公司被辞退怎么办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若员工因发表不当言论对公司进行谩骂和侮辱,公司可依据内部规章制度解雇员工,无需补偿。但公司需确保有充分证据证明员工的严重违纪行为。如公司未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擅自解雇员工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建议员工与公司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并寻求法律帮助。

    浏览量:1318 2024-05-02
  • 起诉侮辱罪要什么证据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要起诉侮辱罪,需准备证据:1)证明行为人使用暴力或不正当手段,贬低、诋毁他人人格、声誉的证据;2)若通过网络实施侮辱且受害者取证难,法庭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这些证据对认定侮辱罪至关重要。

    浏览量:911 2024-05-02
  • 辱骂他人威胁他人构成什么

    法律咨询顾问

    法律咨询顾问

    辱骂和威胁他人可能触犯寻衅滋事罪或侮辱罪。根据我国法律,对他人实施追逐、拦截、辱骂等恶劣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构成寻衅滋事罪,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若公开侮辱他人,情节严重,则构成侮辱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浏览量:932 2024-05-02
法律咨询顾问律师

律图

  • 在网上被人骂向平台举报无用怎么办

    1187人阅读

    1.搜集证据要严谨,确保获得充足证据如截图、聊天记录等,对法律事务和诉讼至关重要。 2.若涉及侮辱性言语涉嫌违法,可考虑报警,警方将依法调查处理。 3.如问题未解决,可寻求律师或法律咨询援助,了解权益并获得专业支持。 4.在涉及重大社会利益时,可适时公开揭露真相,借助舆论推动问题解决。

  • 诽谤和名誉侵权的区别

    1619人阅读

    诽谤与名誉侵权辨析 诽谤罪基于虚构且未经核实的事实,而名誉侵权则涉及法律禁止公开的内容,即使属实。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主体,但可作为名誉侵权受害者。诽谤需直接故意,而名誉侵权可包括过失。善意检举、揭发或批评中的失真不应定为诽谤罪。

  • 夫妻之间存在诽谤罪吗

    1741人阅读

    婚姻关系内也存在诽谤罪,涉及故意捏造虚假事实并传播,侵害他人人格和名誉,造成恶劣影响。诽谤罪侵犯人格仅针对个人。法院可根据诽谤行为决定是否离婚,证据由当事人提供。严重诽谤行为被视为导致感情破裂的主要原因,对夫妻感情造成极大伤害。法律文书作为重要证据提交法院。

  • 什么是诽谤罪和恶意诋毁罪

    1934人阅读

    诽谤罪和恶意诋毁罪是指故意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罪则是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破坏其名誉。诽谤罪的要件包括侵犯他人人格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行为人明知且希望损害结果发生。单位不构成本罪,而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则是自然人成为被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