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几种赔偿分别谁赔付
工伤赔偿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1.医疗费:这是用于治疗工伤所产生的费用。
若用人单位依法为职工缴纳了工伤保险费,那么这笔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反之,若用人单位未履行缴纳义务,则需由用人单位自行支付。
2.住院伙食补助费:职工因工伤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承担。
3.停工留薪期工资:在职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停工留薪期内,工资由用人单位支付,且一般要按照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来发放。
4.护理费:若职工生活不能自理,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护理的,护理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安排人员护理,就需由用人单位支付。
5.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6.伤残津贴:一至四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五、六级伤残且保留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7.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前者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后者由用人单位支付。
总体而言,多数工伤赔偿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则要承担相应责任。
二、工伤赔偿责任主体究竟有哪些
工伤赔偿责任主体主要如下:用人单位: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用人单位通常是首要赔偿责任主体。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因工伤亡的,劳务派遣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但可以与用工单位约定补偿办法。用工单位:若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的职工在用工单位工作期间因工伤亡,用工单位有过错的,需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违法转包等情形下的相关方: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该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三、工伤赔偿责任认定标准是什么
工伤赔偿责任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工伤保险条例》。首先,需确认劳动关系,这是认定工伤的前提。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在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等情况,一般应认定为工伤。此外,患职业病、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发生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等,也属于工伤范畴。但故意犯罪、醉酒或者吸毒、自残或者自杀等情形不得认定为工伤。若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需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工伤赔偿涵盖多个方面,从医疗费到各项补助金等,规定细致明确。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复杂问题。比如,对于工伤认定标准存在疑问,或者不知道如何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又或者在计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时遇到困惑。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工伤职工应得的赔偿权益。如果你在工伤赔偿过程中也有类似疑问,想要获取更精准的解答,不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剖析,保障你的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