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上诉一审法官可以改判吗
关于一审判决的效力及改判情况,具体如下:
一般而言,一审判决作出后,若在上诉期内当事人未提出上诉,那么该一审判决就会产生法律效力,通常情况下不能再进行改判。
不过,在某些特殊情形下,一审判决是有可能被改判的:
1.若出现新的证据,且该证据足以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产生影响,同时在一审时并未被发现或者当事人未提交此证据。
比如一些关键证人在一审后才出现并提供重要证言。
2.原判决在适用法律方面确实存在错误,例如对法律条款的理解和运用有误。
3.原判决对事实的认定错误,或者认定事实不清晰、证据不充足,而经过再审审理后能够把事实查清楚的。
若当事人觉得一审判决存在上述可改判的情形,可通过申请再审等法定程序来寻求救济。
但要注意,申请再审有严格的条件和程序要求,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二、没上诉一审判决存在错误能改判吗
一审判决存在错误,未上诉的情况下,仍有可能纠正。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解决。
审判监督程序,即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申诉符合法定情形的,法院或检察院会决定再审。不过,启动再审程序有严格条件限制,需有新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确有错误,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法定情形。经再审审理,若查明原判有误,法院会依法改判。
三、一审判决有错误未上诉还能改判吗
一审判决有错误但未上诉,仍有可能改判。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解决。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条件的,裁定再审;不符合的,裁定驳回申请。此外,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一审判决作出后,在上诉期内未上诉则生效,一般不能改判。但在新证据出现、适用法律错误、事实认定有误等特殊情形下,一审判决可能被改判。当事人若认为一审判决存在可改判情形,可通过申请再审等法定程序寻求救济。可改判的情况较为复杂,新证据出现需足以影响案件事实认定且一审未发现或未提交,法律适用错误则是对条款理解运用有误,事实认定错误或不清、证据不足的经再审可查清。你对一审判决的效力及改判还有其他疑问吗?若有,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