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样认定为合同诈骗
1.关键在于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像那些明明没能力履行合同却还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就是典型表现。
2.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很重要,通过编造假情况或掩盖真情况,让对方产生错误认识进而作出错误决定。
3.特定行为有很多,比如假冒身份签合同、伪造担保文件、收了货就逃跑等。
4.数额得较大才行,各地规定不太一样,在上海呢,数额较大是二万元以上。
只有同时符合这些条件,才能认定为合同诈骗行为。要是有疑问,赶紧咨询专业律师,获取准确法律意见。
二、合同诈骗认定后会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
合同诈骗认定后,根据诈骗金额、情节严重程度等,诈骗人会承担刑事和民事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民事责任
因合同诈骗导致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被害人有权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或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诈骗人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以弥补其经济上的损失。
三、合同诈骗中关键证据如何认定
在合同诈骗案件里,关键证据的认定如下:
合同相关证据
合同文本是基础证据,需审查其条款是否存在欺诈性表述、有无伪造或篡改。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邮件、聊天记录等,可证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若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沟通,可作为有力证据。
履行能力证据
证明行为人签订合同时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资料很重要。如资产负债表、银行账户流水,若行为人根本无履行合同的能力却签订合同,可能构成诈骗。
款项流向证据
资金去向能反映行为人主观意图。若款项被用于挥霍、非法活动或转移隐匿,而非合同约定用途,对认定诈骗有重要意义。
证人证言
交易过程中的知情人,其证言可证实合同签订和履行的真实情况,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诈骗行为。
在了解怎么样认定为合同诈骗后,我们要知道合同诈骗一旦成立,后果是很严重的。它不仅会让受害者遭受经济损失,还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比如合同诈骗可能涉及多种形式,像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来骗取对方信任签订合同。那要是已经怀疑遭遇了合同诈骗,该如何收集证据呢?还有,如果发现合同诈骗行为,怎样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权益呢?这些都是后续值得关注的问题。倘若你对合同诈骗的认定或相关后续处理仍有疑问,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