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立案 > 法院立案构成虚假诉讼吗

法院立案构成虚假诉讼吗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10 · 1463人看过
导读:法院立案本身不构成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是当事人出于非法目的,用虚假主体、事实和证据提起民事诉讼以让法院作出错误裁判的行为。法院立案只做形式审查,不进行实质认定。若当事人在立案及后续诉讼中伪造证据、虚构事实谋取不正当利益,则构成虚假诉讼。对此,可加强立案审查、建立诚信诉讼机制、加大惩处力度。
法院立案构成虚假诉讼吗

一、法院立案构成虚假诉讼

1.法院立案本身不会构成虚假诉讼。虚假诉讼是当事人出于非法目的,采用虚假主体、事实和证据提起民事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的行为。而法院立案仅对起诉材料做形式审查,判断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并非对案件事实进行实质认定。

2.当当事人在立案及后续诉讼里,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法院来谋取不正当利益,才会构成虚假诉讼。

3.对于虚假诉讼,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一是加强立案审查力度,除形式审查外,对明显存疑的材料深入核实;二是建立诚信诉讼机制,将虚假诉讼行为人纳入失信名单;三是加大惩处力度,严格追究虚假诉讼者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起到威慑作用。

二、法院立案审查能否防范虚假诉讼

法院立案审查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虚假诉讼。

立案审查时,法院会对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进行形式和初步实质审查。形式上,查看诉讼主体、证据材料的完整性与合法性等。初步实质审查中,法官会判断是否存在明显不符合常理或逻辑的情况,如证据之间是否矛盾、当事人陈述是否一致等。若发现疑点,会进一步询问当事人,要求补充证据,以核查事实真相。

不过,立案审查有其局限性。虚假诉讼当事人常精心策划,证据形式完备,隐蔽性强,仅靠立案阶段有限的审查难以完全识破。立案审查多是书面审查,缺乏深入调查核实,难以全面了解案件真实背景和实际情况。所以,立案审查是防范虚假诉讼的重要环节,但还需结合审理中的调查、其他司法措施共同发挥作用。

三、虚假诉讼被法院立案后会如何处罚

虚假诉讼被法院立案后,根据情节轻重有不同处罚。

若情节较轻,未构成犯罪,依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行为人予以罚款、拘留。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若虚假诉讼行为构成犯罪,根据《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当探讨“法院立案构成虚假诉讼吗”这一问题时,除了要明确法院立案本身并不等同于构成虚假诉讼,还需了解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虚假诉讼一旦被认定,行为人会面临民事处罚,如罚款、拘留等,以补偿受害者损失并惩戒违法者。情节严重的,还会触犯刑法,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虚假诉讼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破坏司法秩序。如果你对虚假诉讼的认定标准、被认定虚假诉讼后的具体法律后果等还有疑问,别让困惑困扰自己。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