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哪些机关有权采取取保候审

哪些机关有权采取取保候审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6.10 · 1381人看过
导读: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权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各自诉讼阶段决定取保候审,体现了分工负责与相互配合。取保候审执行主体一般是公安机关,涉及国家安全机关相关案件时由其执行。犯罪嫌疑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检、法机关需三日以内决定并说明理由。建议公、检、法加强协作,确保措施准确适用,做好解释工作提升透明度。
哪些机关有权采取取保候审

一、哪些机关有权采取取保候审

1.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有权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对于符合条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三机关在各自诉讼阶段均可决定取保候审。这体现了公、检、法机关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保障刑事诉讼顺利进行。

2.取保候审执行主体一般是公安机关,但涉及国家安全机关相关案件时,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这种规定根据案件性质明确执行主体,保证执行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等有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公、检、法机关需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不同意要说明理由。这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使其能对自身强制措施提出合理诉求。

建议公、检、法机关加强协商协作,确保取保候审措施准确适用和顺利执行。同时,做好对申请人的解释工作,提高执法透明度。

二、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哪些机关有权力

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都有权决定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特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也可以监视居住。

不过,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也就是说,虽然公、检、法都能决定采取该措施,但具体负责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执行监视居住,限制其活动范围、监督遵守相关规定等工作的是公安机关。

三、取保候审决定还可由其他哪些机关作出

除公安机关外,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也有权作出取保候审决定。

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当案件进入审判阶段,法院若认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或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情况,法院可自行决定对其取保候审。

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承担法律监督等职责。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对于犯罪嫌疑人,若其满足法定的取保候审情形,也能够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之后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当探讨哪些有权采取取保候审时,除了已明确的机关主体,还存在一些相关联的拓展情况。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人需遵守一系列规定,若违反规定,可能会被变更强制措施,比如重新羁押等。而且,取保候审结束后,被取保人应及时办理解除手续,保证金也会依法退还。你是否遇到与取保候审申请、执行相关的难题呢?如果对于取保候审期间的具体要求、保证金退还流程等问题还有疑问,别让困惑困扰自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关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