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有、使用假币罪刑事责任会怎么追究
1.持有、使用假币罪危害金融秩序和公众财产安全,法律对不同数额情况有明确量刑标准。“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有清晰的面额界定,司法量刑还会综合考量犯罪情节与悔罪表现。
2.相关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加强货币防伪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识别假币能力,从源头上减少假币流通。
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加大对假币犯罪打击力度,形成有效震慑。
民众若发现假币应及时上缴银行或相关部门,不持有、使用假币,共同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二、持有、使用假币造成损失该如何索赔
若持有、使用假币造成损失,索赔方式如下:
损失来源为假币交易:若因收到假币遭受损失,交易相对方故意使用假币,可依据《民法典》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协商退还等额真币。协商不成,可收集交易凭证、聊天记录等证据向法院起诉。
银行误收假币:若银行误将真币当作假币收缴,可在规定时间内持《假币收缴凭证》,向当地鉴定机构申请货币真伪鉴定。若鉴定为真币,银行应返还并赔偿相应利息损失。
其他情况:若因他人欺诈等行为致持有、使用假币受损,可报警,在刑事诉讼中附带民事诉讼索赔。
三、持有、使用假币罪在量刑上有哪些特殊考量
持有、使用假币罪量刑的特殊考量主要基于数额和情节。
数额方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明知是伪造货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4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属“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总面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20万元的,为“数额巨大”,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总面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数额特别巨大”,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情节上,若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法定从宽情节,可从轻、减轻处罚;如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等情节,可能会从重处罚。此外,行为人持有、使用假币的动机、造成的社会影响等,也会在量刑时综合考量。
当探讨持有、使用假币罪刑事责任会怎么追究时,除了了解基本的刑事责任追究方式,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持有、使用假币数额巨大与数额较大在量刑上有明显差异,具体的数额标准如何界定,这对于判断犯罪情节至关重要。另外,若行为人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持有假币,之后发现仍继续使用,这种情况在法律认定上又会有怎样的不同。如果你对持有、使用假币罪刑事责任追究的具体细节,或是上述拓展问题存在疑问,别让困惑困扰自己。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