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庭后多久执行判决结果出来
判决结果由法院依法审理得出,并非执行而来。
当庭宣判的,十天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马上发。
执行在判决生效后开展。一审判决,送达后十五天内可上诉,无人上诉则期满生效;二审判决作出就生效。
生效后,义务方不履行,对方能在两年内申请强制执行,从规定履行期最后一日起算。具体时间依案件和上诉情况而定。
二、开庭后判决结果未执行可采取啥法律措施
若开庭后判决结果未执行,胜诉方可在判决书规定履行期届满后两年内,向第一审人民法院或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申请时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生效法律文书等材料。
法院受理后,会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立即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收入等执行措施。若被执行人有能力执行却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将面临刑事处罚。此外,法院还可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对其生活和经营活动进行约束。
三、判决结果出来后多久开始执行
判决结果出来后多久开始执行,需区分不同情况。
如果是一审判决,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民事判决有15天上诉期,刑事判决有10天上诉期,上诉期内未上诉,判决生效,生效后即可申请执行。通常申请执行后,法院会在6个月内执行完毕。
若是二审判决,属于终审判决,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即生效,生效后便可申请强制执行。
另外,若判决书中有明确的履行期限,需等履行期限届满后,如败诉方未履行义务,胜诉方才能申请执行。例如判决要求被告在判决生效后10日内支付款项,那么需等这10日履行期结束。
当探讨开庭后多久判决结果出来这个问题时,除了知晓常规的时间规定外,还有一些相关情况值得关注。判决结果出来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判决义务,就会涉及到强制执行的问题。从判决生效到申请强制执行有一定的流程和时间要求。而且不同类型的案件,强制执行的难易程度和时间也有所不同。另外,若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上诉,这又会延长整个案件的周期。你在经历的案件中是否遇到了判决时间方面的困扰呢?如果对于判决执行、上诉流程等相关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