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嫌诈骗和解了还会被起诉吗
在涉及诈骗的案件里,即便双方达成了和解,依旧有被起诉的可能。
因为诈骗属于公诉案件,是否起诉主要由公诉机关(检察院)依据案件的事实、证据以及法律规定来确定。
要是诈骗行为已构成犯罪,和解仅仅是在量刑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像犯罪情节比较轻,诈骗的数额也较小,和解就有可能让检察院做出不起诉的决定,尤其在嫌疑人积极退还赃款、获得被害人谅解等情形下。
然而,倘若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情节极为严重,即便存在和解的情节,检察院也可能由于公共利益等因素而提起公诉,不过和解在量刑时能让犯罪嫌疑人获得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涉嫌诈骗和侵占罪哪个严重
结合诈骗罪与侵占罪的严重性评估
诈骗罪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它属于常见的刑事公诉案件范畴内,相较之下,侵占罪则属于自诉案件类型。
在理解这两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到它们最本质的差异所在,那就是对犯罪对象的侵犯方式和性质有所不同。
具体来说,诈骗罪所针对的受害者是非特定的财产所有人,其犯罪行为主要涉及到对不确定的财物进行非法占有。
然而,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则仅仅局限于那些被代为保管或者基于合法占有权的他人财物、他人遗失物品以及埋藏物等特殊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涉嫌诈骗和涉嫌帮信罪一样吗
涉嫌诈骗与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区别
帮信罪与诈骗罪并非同一性质的犯罪。
首先,二者所涉及的法益主体明显相异,诈骗作为一种侵财类型的犯罪,直接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而帮信罪则属于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犯罪范畴。
如果提供银行卡和电话卡的行为对特定法益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那么就有可能同时触犯上述两种罪行;
然而,若所造成的法益侵害呈现出抽象化、概括化的特征,那么将其归入诈骗罪的共犯范畴便显得不太适宜。
其次,从客观层面来看,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对于那些一般的协助行为,例如提供犯罪场所、资金支持等,通常会被判定为诈骗犯罪。
然而,帮信罪的协助行为却被严格限制在信息网络犯罪活动领域之内。
在此范围内,确实存在着两罪的竞合现象。
最后,关于主观故意的一致性判断问题,当协助行为人和实施诈骗行为的人并未存在主观上的共同谋划时,可以构成帮信罪。
倘若犯意联络无法得到明确证实,或者行为人仅仅表现出间接的故意心态,同样可以构成帮信罪。
反之,如果协助行为人和诈骗行为人在事前或事中已经达成共识,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构成诈骗罪,而在事后提供帮助的情况下,则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或包庇等其他罪名。
《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在探讨涉嫌诈骗和解了还会被起诉吗这个问题时,我们要明白和解并不意味着必然不会被起诉。虽然和解可能表明被害人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予以谅解,但这只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从法律层面看,诈骗属于公诉案件,是否起诉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诈骗金额、诈骗手段的恶劣程度等。并且,和解之后如果发现存在新的诈骗事实或者发现和解存在违法违规情形,依然可能被起诉。那如果您身边发生了类似涉嫌诈骗和解的情况,对于后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还不清晰,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我们的法律专家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