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强拆的法定程序有几个步骤
行政强拆需遵循哪些法定程序步骤
对于行政强制拆除的流程步骤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政府机构作出责任指令之后,负责房屋拆迁事宜的管理部门需提前十五个工作日向被拆迁人传达相关信息。
其次,如果被拆迁人在公告中所定限期结束后仍未能自行迁出,才有执法人员有权力真正实施强制性搬迁操作。在此过程中,强制拆迁的执行工作需要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以及被拆迁单元负责人亲自赴现场出席并担任见证人角色,同时公证部门也会针对被拆迁的房屋及屋内存放之物进行证据保全工作。在进行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的过程中,公证机关会通知被拆迁人到场参与。在完成物品清点与登记工作后,这些物品将被运送至指定场所,交由被执行人接收。
最后,强制执行腾空出来的房屋,将由裁决机关接手处理。关于申请行政强制拆迁所需提交的资料,具体包括以下七项内容:
第一,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
第二,裁决调解记录以及裁决书;
第三,被拆迁人反对拆迁的理由陈述;
第四,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
第五,被拆迁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所有权证明或补偿资金证明文件;
第六,若被拆迁人拒绝接受补偿金,则需提交补偿资金的提存证明;
第七,市、县级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必要材料。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八条
征收个人住宅,被征收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优先给予住房保障。
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二、行政强拆需经过哪些法定程序步骤?
行政强拆需经过以下法定程序步骤:
首先是催告程序,行政机关应书面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告知其强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其次是听取陈述和申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需认真听取并记录。
然后是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决定应载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强制执行的理由和依据、强制执行的方式和时间等内容,并依法送达当事人。
最后是实施强拆,实施强拆应遵循法定的程序和方式,确保程序合法、过程安全。在整个过程中,行政机关必须严格依法行事,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若违反法定程序,强拆行为可能被认定无效。
三、行政强拆的法律救济途径有哪些?
行政强拆的法律救济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行政复议,被拆迁人可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请求对行政强拆行为进行审查和纠正,要求撤销或变更违法的强拆决定。其次,行政诉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程序对行政强拆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法院会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若强拆行为违法,会判决予以撤销等。此外,还可通过国家赔偿途径,若因违法行政强拆导致被拆迁人合法权益受损,可依法申请国家赔偿,要求赔偿因强拆所遭受的直接损失等。总之,被拆迁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法律救济途径,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强制拆除流程:政府指令后,拆迁部门提前15日通知被拆迁人,未迁出则强制执行。现场见证由街道办、居委会和负责人,公证部门保全证据。物品登记后运至指定场所,腾空房屋由裁决机关处理。申请需提交材料,包括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裁决调解记录、反对理由、证据保全公证书、安置或补偿资金证明、拒绝补偿金提存证明等。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