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保人如何解除担保关系
担保人解除担保关系的情形有三:一是合同约定解除条件满足,担保人可依法解除担保;二是获债权人书面同意,担保人有权终止担保;三是若担保人受欺诈或威胁,无需承担民事责任,可解除担保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担保人如何避免承担担保责任
担保人要避免承担担保责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定担保的范围,仅对特定的债务承担担保,超出范围不担责。其次,对被担保人的信用及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若其信用不佳或还款能力存疑,可拒绝担保或要求提供其他担保方式。再者,注意担保的期限,在担保期限届满后,担保人不再承担担保责任。若担保合同中未约定担保期限,法律规定的担保期限一般为六个月,超过该期限担保责任免除。最后,若主合同发生变更,如债务金额增加等,应及时与债权人协商变更担保合同,否则可能因主合同变更导致自身承担不必要的担保责任。
三、担保人怎样才能撤销担保合同?
担保人撤销担保合同需满足一定条件。若因欺诈、胁迫等导致担保合同成立时意思表示不真实,担保人可向法院请求撤销。需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否则撤销权消灭。若主合同当事人双方恶意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也有权请求撤销担保合同。在行使撤销权时,应通过诉讼或仲裁方式进行,由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作出裁决。同时,撤销权的行使不影响担保人承担的民事责任,若担保人存在过错仍需承担相应责任。总之,担保人需谨慎对待担保行为,如确需撤销,应及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担保人解除担保关系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如果担保合同中约定了担保人解除担保的条件,且该条件成就时,担保人可以依照约定解除担保关系。其次,在经过债权人同意的情况下,担保人也能够解除担保。另外,如果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担保人提供担保,或者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担保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担保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从而可以解除担保关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