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法院是不是还得办取保候审

法院是不是还得办取保候审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2.06 · 1315人看过
导读:法院在特定情形下能办理取保候审。案件移交到法院审理阶段后,法院会依据案件具体状况、被告人的表现以及社会危险性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是否办理取保候审。像被告人有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单独适用附加刑,亦或是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等情况,法院就可能会办理取保候审。
法院是不是还得办取保候审

一、法院是不是还得办取保候审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审判机关具备相应条件时才能进行取保候审的审批程序。在已进入法院审理环节的案件中,法院将根据案情的具体状况、被告方的行为表现以及对社会潜在危害性的评估等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并作出是否批准取保候审的决定。例如,当被告可能面临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处罚,或者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等情况时,法院通常会予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法院是否办理取保候审手续

在司法机关的权限范围内,可以依法实施保释候审程序。所谓保释候审,乃是刑事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案件在庭审阶段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或被告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了保释候审的资格,法院便有权利依据事实与法律,对是否进行保释候审做出最后的裁决。在这一过程中,法院会全面权衡案件的性质、情节、被告的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可能面临的刑罚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公正合理地处理每一起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法院是否办理取保候审流程

在司法程序中,各级人民法院均有权执行与处理相关取保候审事宜。这实际上是一种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手段,它主要适用于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环节时,当符合相关特定情况,法院可据此作出取保候审的决定。一般而言,取保候审通常适用于那些预计会被处以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被告人;以及那些可能被判处罚金以上刑罚的被告人;

同时,对于涉及到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是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被告人,若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也可考虑适用此项措施。

此外,若被告人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但案件仍未得到妥善解决,此时也有必要采取取保候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法院在特定情况下是可以办理取保候审的。如果案件已经移交到法院审理阶段,法院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被告人的表现、社会危险性等综合因素来决定是否办理取保候审。比如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或者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等。

网站地图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31次阅读
  •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审判机关具备相应条件时才能进行取保候审的审批程序。在已进入法院审理环节的案件中,法院将根据案情的具体状况、被告方的行为表现以及对社会潜在危害性的评估等多方面因素,慎重考虑并作出是否批准取保候审的决定。例如,当被告可能面临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处罚,或者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且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会引发社会危险性等情况时,法院通常会予以批准。
    2024-08-23 1113次阅读
  • 2024.09.23 1047次阅读
  • 491次阅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7条,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在特定条件下对嫌疑人或被告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些条件包括:可能被判处轻刑或附加刑的;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但取保不会造成社会危害的;患有重病、生活不能自理或怀孕哺乳的女性,且取保不会引起社会危害的;以及羁押期满案件未结,需继续取保的。只要符合任一条件且取保不危及社会安全,即可办理取保候审。
    2024-07-10 1445次阅读
  • 2024.09.23 1616次阅读
  • 460次阅读
  • 在中国,取保候审是一种较为宽松的强制措施,用于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决定是否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这意味着在程序上,取保候审不需要法院的正式批准。然而,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适用取保候审。总的来说,虽然不需法院批准,但法院仍有权参与决定是否采取这一措施。
    2024-09-02 1261次阅读
  • 2024.10.13 2017次阅读
  • 440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遇到取保候审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