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发生工伤工资如何发放到个人

发生工伤工资如何发放到个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2.06 · 1437人看过
导读:要是员工遇到工作中的意外,或者得了职业病,那就得先停下工作去接受工伤治疗。在治疗这段时间里,员工原来的工资以及享受的福利待遇都得原封不动地保留着,单位得按照规定的周期按时发放,不能少一分钱,这样才能保证员工的权益不受到损害。用人单位绝对不能找任何借口,随便就把员工的薪资给削减或者克扣了,一定要保障员工在康复期间的经济能够稳定,让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发生工伤工资如何发放到个人

一、发生工伤工资如何发放到个人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若遭遇意外事故,或不幸罹患职业病,必须暂时停止其原有工作并接受相关的工伤治疗。在此期间,他们的原工资福利待遇应保持不变,由所属单位按照既定的周期进行发放。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擅自扣除或降低员工的工资待遇水平。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二、发生工伤工资如何发放的

劳动者因为职业原因遭受意外或是受到职业病侵害而必须暂时停止工作接受治疗时,在此期间,无论是受伤程度轻或重,他们的原岗位工资和福利待遇均应维持不变,且此项费用也将全额由所属单位承担并根据月份进行分摊。通常来看,这样的停职留薪期限最长不会超出十二个月。要是情况较为复杂或伤势严重,经过设立在市一级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判定之后,该期限可能会略微有所延长,但是单个劳动者的总延长时间也不能超过十二个月。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三、发生工伤工资怎么算赔偿

遭遇工伤事故后,在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工人所享受的工资及其他相关福利待遇应被保留并维持在其原本的水平上,这是由其所属的用人单位负责每月按时发放。在具体计算时,通常会以该员工在受伤之前的12个月内所获得的平均工资作为参考标准。

然而,若受伤者在此前的工作时间不足以覆盖12个月的周期,那么将根据其实际经历过的工作月份数量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倘若该员工的工作时间尚不足1个月,那么便依据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月薪资标准进行核算。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员工若遇工作意外或罹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治疗。治疗期间,其原工资及福利待遇应全额保留,单位需依规定周期如常发放,确保员工权益不受损。用人单位严禁以任何形式为由,擅自削减或克扣员工薪资,以保障员工在康复期间的经济稳定与合法权益。

网站地图

更多#工资福利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工资福利最新文章

遇到工资福利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