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拘留后能否民事开庭
刑事拘留作为针对潜在刑事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与民事案件开庭处理程序通常无直接联系。前者是刑事司法范畴的严厉措施,而后者依据民事法律关系及法规独立进行。因此,刑事拘留的状态不直接影响民事案件的审理流程与判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二、刑事拘留后是否留有案底
在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徒步拘留非必然留案底。拘留为强制措施,非终局刑罚。若侦查显示无罪、罪行轻微或法院裁决无罪,则无案底。唯经法院判定有罪并执行刑罚后,方形成案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
【依法不追诉原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三、刑事拘留后有哪些流程
犯罪嫌疑人被拘留后,公安限时侦查。如需逮捕,公安提请检察院审查批准。检察院拒捕则释放或变更强制措施;批准则续侦。侦查终结交检察院审查起诉,确认证据充分则公诉;不符条件则不起诉。法院依法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
【拘留的程序】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刑事拘留一般不影响民事案件的开庭。刑事拘留是针对涉嫌刑事犯罪的强制措施,而民事案件的审理依据的是民事法律关系和相关规定。如果当事人被刑事拘留,但民事案件的相关程序已经启动,且符合开庭条件,法院通常会照常开庭。不过,可能会在送达、出庭等程序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安排。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