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条件和时效是什么
取保候审乃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执行方式。
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方可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罚等较轻处罚之一;
犯罪嫌疑人可能因应受判有期徒刑以上严厉刑罚,而在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无重大社会危害性;
若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
又或是怀孕期间或分娩后处于哺乳期内的女性,他们在接受取保候审之后,也不会对社会产生危害因素;
当拘留期限届满,但调查案件尚未完成时,为保障诉讼程序正常进行,也可依法采取取保候审。
然而,取保候审的效力期最长期限不应超过12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适用条件包括:预期轻罚、重刑但无重大社会危害、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拘留期满但案未结。
其最长有效期为12个月,旨在保障诉讼正常进行,减少羁押。
二、取保候审后由公安机关执行吗
取保候审一项权利的行使与保障通常将由公安机关负责实施和监督。
具体来说,它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阶段,包括侦查、起诉以及审判期间,对于涉嫌触犯刑法且尚未遭受正式刑事拘禁的个人,为了防止他们规避法律责任或者逃避司法机构的调查、起诉以及审判,相关部门会要求这些涉案人员提供保证人或者向他们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并且出具相应的担保承诺;
以此来确保案件当事人能够积极配合司法机构的工作、随时听候传讯,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刑事强制措施。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当公安机关决定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时,有义务立即通知犯罪嫌疑人居住所在地的派出所进行全面执行。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后没有起诉对以后有什么影响
在被成功地批准办理了取保候审之后且并没有遭受检察机关的指控,通常情况下也就意味着该起事例已经在刑事诉讼的程序之中走到了终结,这几乎可以肯定地认为不会在社会上留下任何形式的刑事犯罪记录。实际上,这样的事件对于个人的负面影响是相对较小的。站在法律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如果最终排除了被起诉的可能性,那么就意味着现有的证据并不足以证明当事人有罪,或者说可以认定其所涉及到的犯罪行为极其轻微,不足以造成应受的刑事处罚。在具体的日常生活实践中,例如在求职、参军以及参加公务员考试等方面,一般来说,这次未被起诉的经历并不会对当事人产生任何实质性的限制。然而,在某些特定的职业岗位或者单位中,可能会实施较为严格的背景调查,这时候就可能需要当事人对这段历史做出详细的解释。但是,只要能够将未被起诉的原因解释得清晰明了,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构成实质性的阻碍。
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适用条件包括:预期轻罚、重刑但无重大社会危害、严重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孕期或哺乳期女性、拘留期满但案未结。
其最长有效期为12个月,旨在保障诉讼正常进行,减少羁押。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