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暴力犯罪辩护 > 抢劫罪的当场性如何认定

抢劫罪的当场性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19 · 1951人看过
导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强调抢劫罪的认定需考虑当场性,即暴力、威胁与获取财物是否同步或紧接发生。当场获得财物通常构成抢劫罪,即使存在短暂时间间隔也可能被视为当场。实际判断需综合案情、证据和法律进行细致分析。
抢劫罪的当场性如何认定

一、抢劫罪的当场性如何认定

在针对抢劫犯罪的判断过程中,对于当场性的理解和认定至关重要。这主要取决于行为者在行使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来强迫他人交出财产之时,其获取财物的行为是同时发生的还是紧接着就发生了。按照我国最高刑罚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中的明确规定,抢劫罪的当场性是界定此种犯罪是否成立的关键要素之一。当然,如果行为者能够通过使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当场获得了他人的财务,无疑就是构成了抢劫罪;相反,倘若行为者取得财物的行为与之前所采取的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之间存在着一段短暂的时间间隔,那么这种情况下,通常也会被视为是当场取得财物。然而,在实际情形中,对当场性的认定必须要结合具体案情、相关证据以及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二、抢劫罪的当场性如何认定

针对抢劫罪所涉及的现场性,主要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受害者在场的情况下,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或以威胁的方式夺取受害者的财物。

作为典型的行为犯,刑法对于实施抢劫行为的具体情况并未作出数额和情节方面的限定条件。

换言之,若是行为人格外地在现场采取暴力、恐吓或其他方法,擅自侵犯了他人财物的所有权,则无论其是否成功获取相应的财物,亦或是仅仅抢得少量金额的财产,在此情况下,原则上均应被认定为抢劫罪。

因此,根据公安机关相关法规,此类案件应予以立案侦查,从而保证法律的公平公正。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在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中,明确规定了对于抢劫罪的判定还需要特别关注其当场性的要素。这也就是说,无论是暴力行为还是以某种手段施加的威胁,以及最终获取财产这样的行为之间,都必须要同步地或者是直接紧密相连地发生才能够构成抢劫罪。在实践中,如果犯罪分子在实施暴力行为或者威胁之后,立即就从受害者手中夺取到了财物,那么这种情况通常会被认为是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的。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短暂的时间间隔,但只要这些行为之间的联系足够紧密,仍然有可能被视为是属于当场性的范畴。因此,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案件的详细情况、相关的证据材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才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

网站地图

更多#暴力犯罪辩护相关

  • 458次阅读
  • 抢劫罪中的当场性,是指被告人对受害人当场实施暴力、当场劫取财物。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2024-02-24 835次阅读
  • 2023.03.09 21969次阅读
  • 459次阅读
  • 抢劫罪中的当场性,是指被告人对受害人当场实施暴力、当场劫取财物。抢劫罪是行为犯,刑法对构成抢劫罪没有规定数额、情节方面的限制,只要行为人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无论是否抢到钱财,也不论实际抢到钱财的多少,原则上都构成抢劫罪,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2024-02-23 1262次阅读
  • 2023.03.13 27968次阅读
  • 412次阅读
  • 事后抢劫罪的“当场性”是指在盗窃、诈骗、抢夺等犯罪行为完成后,短时间内、同一或邻近地点,因掩盖罪行、抵抗逮捕或销毁证据而采取暴力或威胁的行为。这种行为需与前述犯罪紧密相关,时空连续无中断。若暴力行为发生时间久远、地点远离原犯罪现场,则不具备“当场性”。判断“当场性”需综合考虑时间间隔、空间转换及行为间的逻辑联系。
    2024-09-04 982次阅读
  • 2023.03.02 12796次阅读
  • 388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暴力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暴力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