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15万律师在线解答
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法律规定累犯能否取保候审?

法律规定累犯能否取保候审?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3.03.19 · 1195人看过
导读:法律规定累犯能否取保候审,答案是否定的。主要就是因为根据我们国家相关法律当中的规定,对于累犯和犯罪其他的处罚,以及通过自杀自残的方式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是不能够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
法律规定累犯能否取保候审?

一、法律规定累犯能否取保候审?

累犯一般情况是不可以取保候审的,特殊情形除外。法律规定,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下列情形除外: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法定其他情形。前罪所判刑罚和后罪所判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有期徒刑以上”包括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逻辑上无期徒刑和死刑不存在执行完毕的情况,但是根据我国减刑假释的制度,以及宪法中规定的赦免的制度,以上两个刑种有可能出现累犯的情况。应当指出,前罪刑罚是已经被实际判处并执行完毕的,是种已然刑罚,而后罪刑罚是尚未被实际判处的,只是种估计,如果后罪没有被实际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犯罪人不能构成累犯。

法律依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八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取保候审: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第八十二条

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严重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但犯罪嫌疑人具有本规定第八十一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情形的除外。

二、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样的?

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中对人身的强制程度较轻的一种,适用取保候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对于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的;

(4)对被拘留的犯罪嫌疑人需要逮捕而证据还不充足的;

(5)法定羁押期限届满尚不能结案的;

(6)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7)移送起广播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以上七个条件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就可以适用取保候审。

三、累犯量刑情节是什么?

法定量刑情节,就是法律限定的能够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比如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所谓酌定量刑情节,就是指法律无明确限定,法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的量刑情节,比如被告人家里有老人需要照看,从轻处罚等。

累犯量刑情节从严幅度比例: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

对于未成年人累犯以及防卫过当、避险过当构成累犯,法官可以行使裁量权在接近规定幅度下限从重处罚。

刑法》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论处。

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40%。

对于累犯,应当综合考虑前后罪的性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至再犯罪时间的长短以及前后罪罪行轻重等情况,确定从重处罚的幅度。

(1)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不满一年又重新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40%;

(2)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已满一年不满三年又重新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30%;

(3)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已满三年不满五年又重新犯罪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20%。

法律规定累犯能否取保候审,在上次文章当中已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并不是任何情况之下都是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这也是需要根据要根据我们国家相关法律当中的规定来作出判断的,累犯的社会危害性是很大的。所以不能够取保候审。希望本篇文章内容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咨询律图网专业律师


延伸阅读:
有法律问题?徐州律师为您在线解答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更快速 更准确 更全面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2017.10.26 12次阅读
  • 可以,一般情况下,对方借钱不还,没有借条是能够立案的。只要债权人能证明借贷关系存在及钱款已实际交付即可,而常见的证据有催讨协商的录音录像、短信记录、证人证言和汇款凭证等。不过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注意不要超过诉讼时效。
    2023.03.07 933次阅读
  • 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是否能够取保候审,还需要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但累犯不适用取保候审。
    2022.12.23 2999次阅读
  • 2017.10.26 96次阅读
  • 取保候审不算累犯。取保候审和累犯是不同的概念。取保候审,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措施。
    2019.05.07 1110次阅读
  • 累犯是否可以取保候审,需要看具体的情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2022.11.04 1832次阅读
  • 2020.09.25 402次阅读
  •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2021.01.16 973次阅读
  •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依法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022.12.23 1831次阅读
  • 2021.03.31 375次阅读
  • 对累犯也可以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和累犯无关,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
    2020.12.21 894次阅读
  • 累犯不可以申请取保候审。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十八条当中明确的规定对于累犯以及犯罪集团的主要犯罪分子,以及严重的暴力类型的犯罪的犯罪分子,是不能够取保候审的。
    2022.11.07 2082次阅读
  • 2021.03.30 389次阅读
  • 累犯一般情况下不具备取保候审条件。我国法律规定,可以取保候审的人包括:(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等。
    2020.12.17 1447次阅读
  • 明确的规定能找到的有《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 对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2022.11.24 12879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取保候审最新文章

  •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被取保候审能判缓刑吗,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890次阅读2023.03.28
  •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解除取保候审的七种情形是什么,怎样解除取保候审?的问题带来帮助。
    1990次阅读2023.03.28
  •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检察院退侦可否暂时取保,补充侦查的规定是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694次阅读2023.03.28
  •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有碍侦查不得取保候审吗,有碍侦查是什么认定标准?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135次阅读2023.03.28
  •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寻衅滋事罪取保的条件是什么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251次阅读2023.03.28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

想获取更多刑事辩护资讯

微信扫一扫